Escape,較負面的解釋,是逃離,具有逃跑、逃避的意思,指人們不想面對現實,選擇走出去,甚至一去不返,有點身不由己的尷尬。

Escape,較中性的解釋,是抽離,這裏人們比較主動,當感覺自己的生活開始一成不變,或變得沉悶不堪,於是想到抽身而去,哪怕只是一時三刻,能夠轉換一下環境和心情,也是好的。

以前住在城市的人,當想抽離時,大都跑到郊外,讓身心接觸大自然,呼吸不一樣的空氣。這樣看,香港實在是福地,因為無論你身處城市任何一個角落,只需半個小時,便可以上山下海,到達大自然。

城市人更認真的抽離,當然便是出門遠行。從踏入飛機艙開始,人們便開始能感受到escape的快感。聽過無數朋友分享,旅行最享受的時刻,是獨自身處機艙沒有人騷擾的整個航程,沒有短訊沒有來電,感覺像自己從世界消失了一樣。

當然,近年機艙開始可以上網,情形又不一樣。事實上,在今天人人手機的年代,不需出門遠行,也可以抽離,只要把手機關掉便行,那種不需要每隔數秒便反射式的掃屏看短訊看留言或找點甚麼東西看的感覺,仿佛時間停頓了,甚至有點超現實。

超現實當然也是一種抽離。像藝術便是一個很好的超現實媒介,因藝術之名,藝術家可以天馬行空為所欲為地抽離現實,把各種概念或想像呈現出來,作品也順理成章能讓觀眾們感受到抽離的樂趣甚至快感,有些人更有得到救贖的感恩。

 

如果藝術是精神上抽離的境界,那麼時裝便是物理上抽離的工具。

無論是源自生活方式的靈感或生活場景的需要,只要設計師再加上一點點個人想像,成就一套又一套充滿不同風格演繹的衣服,便能讓穿者對號入座,按照自己的喜好,一一穿上,由簡單如換一種心情,到複雜如變成另外一個人,都起着抽離常態的效果。

其實都是一收一放的平衡原理吧。人天生便有自我平衡的機制,自古如是,今天我們活在一個甚麼也要engage的年代,便更覺escape的重要。我們不可能永遠engage,終有一天會被壓力摧毀。我們也不可能永遠escape,因為人是群體動物,不可能一個人獨自生活,總是抽離現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