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Ijeawele, Or a Feminist Manifesto in Fifteen Suggestions》

by Chimamanda Ngozi Adichie

連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都推薦她的書,Chimamanda Ngozi Adichie的星級地位也用不着多解釋了。《Dear Ijeawele, Or a Feminist Manifesto in Fifteen Suggestions》的靈感來自作者朋友的一個問題:如何培育出一個女性主義的女兒?作者原先以電郵回覆朋友,後來以這電郵作基礎,以書信形式寫下此書。作者強調這並不是一本育兒書,而是希望透過一些實質的建議,讓女孩子可以在沒有性別歧視的環境下滿有自信地成長——只要在平權的大旗幟下,我們才可以盡情發揮一己的潛能。

《空臉》

by 韓麗珠

自強self empowerment,必先從了解自己出發,繼而接納自己,然後發力做到最好,務求做到the best version of yourself。韓麗珠的小說旨不在推動大家奮發圖強,而是要先讓讀者走出第一步,從故事引伸的深層意義自我反省,認清自己。就如去年出版的長篇小說《空臉》,主角所在的城市剛通過「換臉」法案,政府將「適度優化居民臉容」。小說探討的是外表與內在的關係,究竟那個才是真我?還是兩者都不是?讀韓麗珠的小說絕不能草草了事,一定要慢慢細讀,才能讀出當中暗藏的訊息。

《Shortchanged : Why Women Have Less Wealth and What Can Be Done About It》

by Mariko Lin Chang

現職獨立顧問的Mariko Lin Chang曾任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此書旗幟鮮明的指出女性的財富遠比男性的低,而這分歧並不單是男女同工不同酬的問題那麼簡單,其他重要因素包括女性在家庭中擔任的角色:女性通常是照顧家中長者的家屬、單親媽媽一般要兼顧孩子等。我們要從僱主、政府、金融機構等多方面改革,才可以把兩性財富拉近。

《The Beauty Myth》

by Naomi Wolf

記者出身的Naomi Wolf,寫作以外,曾任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及前副總統戈爾的政治顧問。1992年寫下《The Beauty Myth》,提倡body positive概念,奠定她作為女權第三浪重要一員的地位。Wolf在書中強烈譴責媒體多年來鼓吹女性追求一些根本不能達到的美容指標,時裝雜誌展示的都是經過大量修圖的女性形象。作者勉勵女性應愛惜自己,不要為追求其他人訂下的審美標準而傷害身體。

《 恍惚書》

by 鄧小樺

鄧小樺的作品算不上特別勵志,但她本人卻親身示範了怎樣堅持一己理念,我行我素。雖然從事文學創作總給人書蟲一般nerdy的感覺,但讀文學出身的她,多年來對自己的熱忱始終不離不棄,也懶理旁人眼光:從「香港文學倡議小組」成員到香港文學生活館的總策展人,從《字花》雜誌的編輯到港台「文學放得開」電視節目的其中一個主持人,鄧小樺不單把心頭愛發展為事業,更全程投入致力推廣,讓年輕一代對文學重拾興趣。去年出版的散文集《恍惚書》,以瀟灑卻又滿有詩意的文字,絮絮道出她愛書之深切。

《Hood Feminism》

by Mikki Kendall

剛於上月出版的《Hood Feminism》是Mikki Kendall的第三本著作,她以黑人女性的角度,指出現代女權運動往往只集中關注白人女性,而忽視了黑人女性的貢獻及需要。Kendall並非旨在投訴,而是衷心希望讀者理解到要運動成功,我們必須照顧到運動涉及的所有群體。真正的自強,除了努力達到個人的目標,還要幫助整個社群,因為只有在公平的體制下,個人的成就才更有意義。

《Educated》

by Tara Westover

此回憶錄是我近兩年讀過印象最深刻的書本之一,作者的成長歷程比小說情節更匪夷所思:由於父親的迷信及偏執,Westover在入大學以前,從沒正式到學校上課,表面上是由母親在家教育,但實際上她與兄弟姊妹每天都要到父親的廢物堆積場做勞工。這些體力勞動的工作危險非常,她跟兄弟姊妹都經歷過不同程度的工傷。而且因為整天都在工作,根本沒有時間學習,家中也沒有課本可以讓她自己進修。直到15歲那年,她決意要考上大學,為自己的人生找尋出路。憑着她的努力以及其中一個兄長的幫忙,Westover成功考上Brigham Young大學,並得教授推薦,獲取獎學金到劍橋大學完成碩士及博士課程。

讀罷這故事,你不得不驚歎作者的毅力,並感受到知識的力量。雖然Westover大概是萬中無一的例子,但她的經歷確實很有勉勵作用。若果她能以個人意志及努力,衝破一個又一個難關,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也該可以發一點力,添一點自信,迎接下一個挑戰。

《Shrill》

by Lindy West

喜劇演員Lindy West憑《Shrill》一書打出名堂,以風趣幽默的筆觸道出肥女子的日常,真正的笑中有淚,一方面讓讀者感到同情,另一方面引導他們反思體形歧視帶來的種種不公,讓大眾明白body positivity的重要。

溫馨提示:此書跟作者的喜劇表演一樣,充斥着粗言穢語,絕對兒童不宜。想深一層,這大概也是作者在別有用心的暗示我們,髒話不是男性專利,大家實在不要大驚小怪。

《 白牙》

by Zadie Smith

在倫敦長大的Zadie Smith,現於紐約大學任教創意寫作,一出道便以《White Teeth》一書奪下多個文學獎,此書被翻譯成超過20種語言,並於2002年被改編為電視劇。她寫的故事大都圍繞都市階級之間的衝突與矛盾,被譽為是現代版Charles Dickens。階級以外,她筆下的女主角都在探索如何打破社會給她們扣上的框框,走出屬於自己的路徑。

《 星星之火》

by Celeste Ng

從她2013年首部小說《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美藉華人作家伍綺詩Celeste Ng便以她細膩的筆觸及深思細密的敍事編排贏得一批忠實粉絲。第二部小說《Little Fires Everywhere》更獲Reese Witherspoon 垂青,買下版權製作成電視劇,剛在上月(3月)於Hulu首播。這兩部小說的共通點是透過懸疑的故事,探討家庭、種族及青少年個人形象等問題。

雖然大部分的書評都沒有提及,但我個人認為伍綺詩在兩部作品中,都隠隱的在訴說女性的身份認同。尤其是《Little Fires Everywhere》,女主角之一Mia,雖然經常遇上不如意事,但她敢作敢為、永遠忠於自己的性格,讓她最後總能從困境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