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他的電影一直「令人感到無聊」。這是我們周遭常聽到的既定說法。自《法蘭西諸事週報》涉足法國題材的嘗試,試圖向新聞業致敬的作品,Wes Anderson便難以再吸引觀眾。簡而言之,《犬之島》成為了一道分水嶺。或者更準確地說,《布達佩斯大酒店》才是真正的轉捩點,若我們將他的動畫長片視為獨立世界觀的作品——畢竟這些作品的製作週期(如《狐狸先生無得頂》耗時長達四年)與傳統真人實拍電影的製作節奏截然不同。但讓我們回溯一下:《布達佩斯大酒店》堪稱Wes Anderson風格的巔峰之作,這部電影將格局推向極致。即便是導演慣用的微縮模型(這部片中酒店模型高度超過三米,還能稱之為「微縮」嗎?),也完美重現了戰期虛構國度Zubrowka那座氣勢恢宏的飯店。該片獲得現象級的好評,獎項紛至沓來(從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到Alexandre Desplat奪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票房表現更是亮眼。但自此之後,究竟發生了甚麼?

儘管我們當初在《法蘭西諸事週報》上映時相當欣賞這部作品,但如今的失望之情卻格外強烈。這部入圍2021年康城影展主競賽單元的電影最終鎩羽而歸,在法國甚至難以突破50萬觀影人次。兩年後的《小行星都市》遭遇相同命運,吸引的觀眾群更為稀少(僅34萬人次)。難道Wes Anderson被詛咒了嗎?抑或他只是經歷了一段創作枯水期,那段時期他電影中苦甜參半的調性,再也無法打動昔日忠實觀眾?然而,透過他入圍2025年康城影展主競賽單元的新作《腓尼基大作戰》,我們似乎見證了某種完整創作時期的確立——這個時期始於《法蘭西諸事週報》,期間這位「最法式的德州人」始終堅持着崎嶇的敘事節奏。這種風格雖險些讓觀眾迷失,卻也昇華了潛藏於其作品深處、那些細膩隱晦的情感悸動。

Michael Cera、Benicio del Toro與Mia Threapleton領銜主演《腓尼基大作戰》。
Courtesy of TPS Productions/Focus Features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Michael Cera、Benicio del Toro與Mia Threapleton領銜主演《腓尼基大作戰》。

Courtesy of TPS Productions/Focus Features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以聖父(與聖女)之名

首先,是那位父親。 Benicio del Toro在這部為他度身打造的新作中,展現了我們深感遺憾卻未獲足夠讚譽的非凡演技。在這部電影中,他飾演超級富豪商人Zsa-zsa Korda,身陷一系列似乎永無止境的暗殺行動。這位不死之身卻仍試圖在撒手人寰前安排妥當遺產歸屬,最終選擇將信任託付給獨生女Liesl(由沉靜自若的Mia Threapleton飾演)。這命運安排令年輕女子頗為困擾,她更願投身修道院將生命奉獻給上帝。再加上Michael Cera飾演的雙重角色——這位Wes Anderson電影宇宙的新成員——便構成了《腓尼基大作戰》的基石。無論導演如何試圖迷惑觀眾,這組無可挑剔、近乎歇斯底里的主演三人組,始終是影片最堅實的力量來源。

若有人向你耳語Wes Anderson「已江郎才盡」,我們必斷然否定。正如《小行星都市》的雋永在於那些懸浮時刻般的未言明場景(Jason Schwartzmann與Margot Robbie那幕令人難忘的黑白片段),《腓尼基大作戰》將父女雙人組塑造成情感豐沛的敘事核心。這對初始關係蹣跚的組合,需要緩緩建立信任。就連由美國導演長期合作夥伴、意大利服裝設計師Milena Canonero精心打造的戲服,都鮮明體現了兩人的對立——父親身着色彩鮮豔、圖案複雜(如同Wes Anderson在我們眼前展開的拼圖遊戲般),而對她來說,宗教服飾的僵化與其權威性的白色——逐漸被那位難以相處的父親所贈予的各種奢華配飾所玷污。

Mia Threapleton《腓尼基大作戰》
Courtesy of TPS Productions/Focus Features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Mia Threapleton《腓尼基大作戰》

Courtesy of TPS Productions/Focus Features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尋寶遊戲

或許正是Wes Anderson玩得最盡興之處,讓他如今如此備受爭議。如同先前的《法蘭西諸事週報》與《小行星都市》,《腓尼基大作戰》同樣將故事鋪陳成一座錯綜複雜的迷宮——層層嵌套的陰謀詭計,直到觀眾思緒徹底糾結纏繞。畢竟在這部連片名都未譯成法文的作品中,一切皆關乎密謀與反制。這些陰謀旨在推翻甚至謀殺——Zsa-zsa Korda;而Korda本人卻正策劃着影史最複雜的計中計,只為推動其規模龐大的工業計畫。這項計畫將使他的財富終得彰顯真義,並就此成就畢生最輝煌的勝利。

若這還不夠,Wes Anderson再次運用黑白畫面,這是他自《法蘭西諸事週報》以來培養的偏好。這讓他得以鋪陳平行敘事,如同一場負片般的夢境——更準確地說,是Zsa-zsa Korda面對末日審判的噩夢(與其怪物們,從Charlotte Gainsbourg飾演的頑固前妻到Willem Dafoe詮釋的失常牧羊人)。這彷彿是他每部新作中重新發明敘事層次的新手法。在《法蘭西諸事週報》中,黑白畫面用於呈現一篇新聞報導(當時Benicio del Toro已擔任主角,飾演一名成為全球知名藝術家的囚犯);《小行星都市》裏則藉此引入正在我們眼前演出的劇團,演繹那部結構嚴謹的長片喜劇。這是故事中的故事,每位演員都需分飾兩角:舞台劇演員與文本中的分身。透過《腓尼基大作戰》,Wes Anderson持續玩弄敘事拼圖——這似乎已成他當下的核心執念,甚至不惜回收早期吸引觀眾的功能失調家庭故事(可注意到Zsa-zsa Korda 與《癲才家族》中試圖重奪家庭核心地位的紐約家長Royal Tenenbaum的相似性)。然而,《癲才家族》或《撬牆腳》這類作品洋溢着青春特有的強烈情感,導演新作卻展現更為抽離的弧線。並非缺乏情感,而是將情緒藏得更深,隱於某種人工雕琢與動人的含蓄之下。即便如此,它仍頑強地觸動我們心弦。

《腓尼基大作戰》將於5月29日在院線上映。

原文轉自《Vogue》法國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