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猶如自然界的畫筆,為萬物描繪出影,更能夠在不同情境下烘托氣氛。今年夏天,本地畫廊THE SHOPHOUSE駐留項目DOOR TO DOOR邀請到的兩位藝術家,更不約而同地以光為靈感——

Szelit Cheung

「小時候已經很熱愛觀察光,那時看到地上或者牆壁上有一塊光線,就會不自主地被吸引,但當時沒太多的想法,純粹喜歡凝視光。很幸運有機會慢慢一步步發展成現在這樣。在研究光的同時,令我有更明確的方向,更加確實自己所探索主題——空。」來自香港的Szelit Cheung以細膩入微的觀察力,令轉瞬即逝的光影定格在畫布上。更通過發覺光與建築物的互動,探索“缺失”的美感:

「香港的空間很細小,但是非常精彩,很有魅力。正如我的工作室,兩面牆和兩面窗就已經好多變化,沒有一秒是重複的。只要細心留意,會發現好多驚喜。」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THE SHOPHOUSE (@theshophousehongkong)

置身THE SHOPHOUSE這間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的唐樓,Szelit Cheung自然而然地以眼前的歷史建築為靈感,探索光的更多種型態。而這背後的秘訣,正是對不同色調、深淺色彩的搭配運用:「是次展覽作品運用了一種很古典的綠色,通常在西方古典油畫和室內設計中看得到。希望以此配合這座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建築物,帶出更古典的感覺。加上這建築物的地面是紅色水磨石地板,能夠營造出紅綠配合的對比視覺效果。」Szelit分享道。

光、影、空

Szelit Cheung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THE SHOPHOUSE (@theshophousehongkong)

而在油畫之外,Szelit更試圖通過更創新的方式,來詮釋光的變換多元、不可名狀:「為了這次的展覽,我用了大約一年半的時間發展出一種新的技巧。它是油彩畫在紙上的作品,不仔細看就會覺得是木刻版畫。作品內面有很多細節,有一些是撕掉表面的紙所留下的痕跡,有一些是刮走表層的顏色而產生出來的直線和一些漸變等等。」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Szelit Cheung (@szelit_cheung)

置身Szelit Cheung於THE SHOPHOUSE的臨時工作室,正如置身他的作品之中。沒有任何的雜亂陳設,空蕩的房間中只剩下井然有序排列的作品和手稿,與窗外打進來的光線一同律動。位於樓下相同大小的空間中,英國藝術家Olga Grotova的工作室則是另一番場景——從本地收集的樹枝、干菊花、絲帶堆了滿地,藝術家赤着腳將這些自然物件隨意拿起,擺放在窗前接受陽光的洗禮: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THE SHOPHOUSE (@theshophousehongkong)

Olga Grotova

「我十分偏愛非相機拍攝的相片,特別是藍曬印相。這種工藝需要在相片表面塗上感光溶液,隨後置於陽光下暴曬。曝光後的溶液變成藍色,未曝光的區域則為白色。這種製作工藝與女性攝影有着歷史淵源:早在1950年代,女攝影師如Anna Atkins便開始以這種方式創作。不同天氣下,這過程也許要幾分鐘,或是幾小時。我利用曝光的時間寫詩,所以每段文字所用的時間,與陽光製作這件藝術品的時間相同。」Olga分享道。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THE SHOPHOUSE (@theshophousehongkong)

如此特殊的創作手法,離不開兩種關鍵性的元素——底板和附在表面製造陰影的物件。Olga始終避免使用非環保的材料,今次來到香港,更是抓住機會探索當地自然素材:「我通常會以宣紙、手工絲綢、泥染絲綢為底版。在香港停留期間,我結識了一位了不起的當地藝術家Fiona Wong,她家從祖母那一代就開始用泥染絲綢製作衣服。我認為女性與泥土之間的聯繫非常美。她還告訴我,隨着時間的推移,絲綢的表面會出現褶皺和裂紋,變得越來越像地球表面。」

我在街上收集到被暴風雨扯斷的樹枝和氣生根,用於製作藍曬印相。我喜歡這些物件在我的創作中逐漸演變的過程。

Olga Grotova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THE SHOPHOUSE (@theshophousehongkong)

而她用來製造陰影的物件,也大多取自身邊的環境,展現自然生長的美態:「我自己製作顏料,並會使用從大自然收集到的亞麻布、土壤、岩石和植物,我也會使用被丟棄的物品進行創作。」來到香港,那些掉落在大街小巷的樹枝樹葉,都成了Olga心中獨一無二的寶藏:「在香港期間,我在街上收集到被暴風雨扯斷的樹枝和氣生根,用於製作藍曬印相。我喜歡這些物件在我的創作中逐漸演變的過程。」

而這演變的過程,也並非全權由藝術家操控,而是交給陽光自行發揮。如此充滿未知的創作體驗,好像藝術家與自然界的直接對話。最終呈現在畫板上的野生型態,也是她刻意的留白:「我希望我的作品保留神秘性,令觀者好像接收到一些訊息,卻難以捕捉。去嘗試定義他們正在尋找什麼,能夠幫助其加深對自己的了解。」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Vogue Hong Kong (@voguehong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