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MERSIVE EXPLORATIONS

又逢春暖花開的季節,隨着香港徹底對外通關,新一屆 Art Basel 也將久違回歸到往日盛景,將來自全球的藝術帶來香港,促成這場年度盛會。回想往年親臨 Art Basel 現場的經歷,筆者在一進場總會率先被眼前宏偉的裝置藝術吸引目光——不同於運用場景更為廣泛的繪畫、雕塑等,裝置藝術正是一種純粹於當下的藝術形式,以豐富元素刺激五感,令人迅速進入由藝術家打造的異想世界,探索每件藝術品背後深遠的歷史及文化意義。今次的 Art Basel 再次集結香港及海外不同國家的裝置藝術,勢必帶領觀眾踏上一場全新的創意旅程。

Solitude of Silences (2017-2019), Gimhongsok.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Kukje Gallery).

Solitude of Silences (2017-2019), Gimhongsok.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Kukje Gallery).

畢竟生長自相同的土壤,出自香港藝術家的作品總是最容易讓人共情。在 2023 年 Art Basel 回歸的 Encounters 大型裝置藝術展區中,Blindspot Gallery 將呈現本地藝術家楊沛鏗 (Trevor Yeung) 的裝置藝術《Mr. Cuddles Under the Eave》,繼續以藝術家偏愛使用的「植物」為媒介。只見 13 株被連根拔起的 pachira aquatica(也被廣泛稱為發財樹)被綑綁、懸掛在天花板上,宛如野生雨林。這樣的場景也令人不免想起香港每年都會經歷的颱風——2018 年時,名為「山竹」的颱風曾將香港成千上萬的樹木連根拔起。藝術家在 2019 年創作期間,又見證香港經歷社會動蕩、病毒肆虐等苦難,宛如被不可抗力無情禁錮的植物,在極端條件下努力尋求生機,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Mr Cuddles Under the Eave (2021), Trevor Yeung.(Photo by Chunho An.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Blindspot Gallery).

Mr Cuddles Under the Eave (2021), Trevor Yeung.(Photo by Chunho An.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Blindspot Gallery).

另一件由林嵐創作的裝置藝術 《Trolley Party》則轉換視角,從「人」的角度詮釋香港精神。由 Axel Vervoordt Gallery 呈現,這件足足 14 米長、由回收雨傘布料拼接而成的天幕為藝術展撐起一片「藍色天空」。觀眾可以於裝置營造的氛圍中就坐,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尋得屬於自己的片刻寧靜。藝術家向來擅長 以回收材料為媒介,今次的雨傘更是來自童年時期對女工人的記憶——通過每個人的努力付出,將雨傘材料縫合成網,寓意香港社會的團結精神。如此需要大量人工投入才能完成的作品,更與現今的消費主義形成鮮明對比,正如天幕外的熱鬧非凡,更襯托出天幕內猶如海底的平靜。令人暫時停下來,反思自己所處的時代。

Singing Under the Moon for Today and Tomorrow (2015), Jaffa Lam.

Singing Under the Moon for Today and Tomorrow (2015), Jaffa Lam.

Singing Under the Moon for Today and Tomorrow (2015), Jaffa Lam.

Singing Under the Moon for Today and Tomorrow (2015), Jaffa Lam.

從其他國家遠洋來港的裝置藝術,亦帶着各自的文化與歷史色彩,講述恆久不變的人性定律。比如由 Yavuz Gallery 呈現烏克蘭藝術家 Stanislava Pinchuk 的裝置藝術《The Wine Dark Sea》,乍看如同由大理石打造的墓誌銘,表面分別刻着兩段文字,一段出自希臘吟遊詩人荷馬的著作《奧德賽》,另一段則出自 2016 年公開的瑙魯難民營文件。前者描述了希臘英雄奧德修斯戰後漫長的返鄉旅程,刻畫在外漂泊之苦;後者則揭露了澳洲難民被轉移至瑙魯後,遭受非人道待遇的真實慘況。經過挑選與部分編輯,兩份資料所闡述的內容竟然如出一轍,令人不禁唏噓:即使無數個時代過去,外來者被疏離甚至虐待的命運始終未變。而這來自不同年代的兩份資料,不僅重審了《奧德賽》的文學價值,也持續控訴着如今不斷發生的悲劇。

The Wine Dark Sea (2021), Stanislava Pinchuk. (Photo by Matthew Stanton.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Yavuz Gallery).

The Wine Dark Sea (2021), Stanislava Pinchuk. (Photo by Matthew Stanton.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Yavuz Gallery).

在 Kukje Gallery 展出韓國藝術家 Gimhongsok 的作品 《Solitude of Silences》中,帶着面具的人偶,是社會中形形色色勞動者的影射。每個人心懷不同的夢想與期望進入社會,最終成為遵守規則、維持社會正常運轉的無名工作者。原作品皆由生活背景的真人演繹,呈現於 Art Basel Hong Kong 的版本中, 真人由人型模特兒代替,引人重審勞動的價值。

裝置藝術帶來的感官體驗固然難忘,然而 Art Basel 的可貴 不僅在於藝術形式之多元,更在於蘊含文化之廣泛。聚焦亞洲及亞太區藝術家的 Insights 區域,今次將隆重展出兩位藝術家的創作:來自巴黎的 Galerie Vazieux 呈獻中國藝術家莊喆(Chuang Che)的作品集,展現源自東方的抽象藝術。藝術家的父親為前 台灣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因此莊喆自小經常有機會觀賞館藏真跡,畢業後遊歷歐洲,在法國會師趙無極、朱德群等藝術家,自 1960 年代末開始以抽象主義顛覆中國傳統水墨畫。知名策展人 Catherine David 今次專程為 Art Basel 策劃莊喆先生的個人作品展《Chaotic Harmony – Chuang Che Solo Show curated by Catherine David》,一如名稱中看似相悖的 Chaotic(混亂) 和 Harmony(和諧),其藝術風格可見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恢弘氣質,亦有結合塑膠彩及油彩的抽象元素,以中西合璧的風格自成一派。

TBD (2023), Amir H. Fallah. (Courtesy of Denny Gallery and the artist).

TBD (2023), Amir H. Fallah. (Courtesy of Denny Gallery and the artist).

Untitled (2005), Chuang Che. (Courtesy of Galerie Vazieux).

Untitled (2005), Chuang Che. (Courtesy of Galerie Vazieux).

另一邊廂,首次參與 Art Basel 的 Denny Gallery 將展出伊朗裔美國藝術家 Amir H. Fallah 的同名作品集——如藝術家一貫風格,五幅畫作體現出藝術家對自身成長環境的探索。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的人物面孔被隱去,幻化為整個時代與社會的縮影。藝術家亦集合了來自歷史與當代新聞事件的資料,探究視覺語言的進化,以及這些外界訊息是如何影響着當下的每個人。這也不禁令人思考:如今我們身處紛雜訊息層出不窮的社交媒體時代,是否還能重新以平靜、開放的心態佇立於某件藝術品前,傾聽其背後深意?也許這場盛會將幫助你找到解答。

Art Basel Hong Kong 2023
日期:3 月 21-25 日(貴賓預展) ,3 月 23-25 日(公開展出)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詳情:artbasel.com/hong-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