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界在近年蓬勃發展,Art Basel 的開辦亦印證了香港作為藝術交流的地位。而引進了亞洲藝術家、幫助開拓亞洲藝術市場的,就不得不提2001年由Katie de Tilly創辦的10號贊善里畫廊。專注於發掘及展出亞太地區裡不同時期的重要藝術運動,10號贊善里畫廊還致力支持優秀藝術家發展,例如越南藝術家 Dinh Q. Lê 和 The Propeller Group,中國藝術家黃銳和王克平,及泰國藝術家Manit Sriwanichpoom等。

來到20週年,畫廊更特別策劃“Love in the Dream”群展,為大家講述由畫廊及藝術家共同築就的旅程,就讓畫廊創始人 Katie 將這些年的故事以及今次展覽與大家娓娓道來。

《VOGUE》HK:什麼促使你在2001年創辦10號贊善里畫廊(10 Chancery Lane Gallery)?

Katie:當時香港只有幾間藝術畫廊,而中國藝術界也開始蓬勃發展,我感覺到很大的可能性,因此開設了 10 Chancery Lane Gallery,覺得可以為藝術界做出貢獻。

1 / 5

《VOGUE》HK:今次20週年展覽 “Love in the Dream” 集合了44位藝術家的作品——可否分享幾件你深愛並與畫廊有關聯的作品?

Katie: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但當我開始考慮過去 20 年以及我在開設畫廊之前所負責的那些展覽,我便想到透過這個展覽來講述畫廊所做過的事情,以及一些標誌性的故事。1979年北京先鋒藝術團體「星星美展」藝術家黃銳、馬德昇和王克平一直是畫廊的強大後盾,我們一直致力於呈現中國當代藝術是如何從這群藝術家早期的熱情中開始的。我們將展示 1979 年和 1980 年的一些作品,這些作品最初是在1979年北京先鋒藝術團體「星星美展」上看到的。

另外,在過去這些年,當訪我們問東南亞的國家時,亦見證了東南亞當代藝術的開端,我也真的很想成為這些故事的一部分。亞洲以外的世界對這些藝術場景知之甚少,我在眼前感受到了大量豐富的藝術史。今次展覽,我們邀請了來自越南、柬埔寨、泰國和緬甸的 8 位藝術家。越南藝術家 Dinh Q. Lê 的照片合集是他完成的最大的一幅,並驚人地掛在畫廊裏;Dinh 將在巴黎的 Musée Quai Branly 舉辦 2022 年大型展覽。此外,我們還展示了攝影藝術家史國瑞、榮榮(Rong Rong)和映里(inri)、肖魯、蒼鑫、又一山人,以及其他真正參與到這段故事中的人。

我們正在展示肖魯的《15槍》(Fifteen Gunshots),以紀念她在 1989 年中國先鋒派展覽中的作品《對話》(Dialogue)背後的故事。她最近被收錄在 Phaidon 的著作《偉大的女性藝術家》中。蒼鑫於1995年創作的《為無名山增高一米 》(To Add One Meter to an Unknown Mountain)是中國行為藝術的標誌性表演。我不得不包括在內。我們還有著名的印度藝術家 Atul Dodiya 的捲簾門作品《Mirror》。我們製作了一個沙龍風格的牆,將許多藝術家聚集在一起,既展示了與我們合作的眾多藝術家中的一小部分,也展示了不同類型的藝術可以如何精美地結合在一起。我也很想把去年八月逝世的偉大美籍華人藝術家劉虹包括在內,她還被收錄在《Great Women Artists》一書中,目前正在華盛頓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舉辦展覽;我們正在展示題為《Pink Fan》的三板樹脂作品,能展出如此偉大的作品是何等的榮幸!

Hung Liu ‘Pink Fan’, 2006

Hung Liu ‘Pink Fan’, 2006

《VOGUE》HK:你還為今次展覽重新裝修了畫廊——能否簡要介紹一下這些變化的設計過程?

Katie:我花了數月的時間思考要以什麼方式來紀念畫廊創立的 20 週年。首先,我想到舉辦連續3個不同的展覽,但是有一天在冥想練習中,我看到能以建造牆壁來分隔空間。我把想法透過一些紙板來模擬,感受一下它的感覺;然後找到了一個承包商,為不同的故事建造了不同的房間。包括了“The Love in the Dream”入口、星星展覽室、東南亞室、攝影區,其中還包括 Atul Dodiya Shutter 門和 Ken Matsubara 的視頻作品,以及專門的牆壁和浴室獻給香港藝術家 Frog King。我也覺得展示20年的照片、邀請卡、報紙文章等很重要。這花了我 3 天的時間和許多小時來搜索我們的檔案,陶醉在所有這些回憶中真是太美妙了。看看我們是如何與這些藝術家一起生活的,在藝術的旅程中留下瞭如此多的印記。我最小的孩子出生在我在畫廊的第一年,藝術家們對他們來說都像阿姨和叔叔,看著我的四個孩子在畫廊長大。每個展覽都是一項壯舉,觀眾真的不知道幕後發生了什麼來創造這些精彩的節目。

《VOGUE》HK:10 Chancery Lane Gallery 20年來一直是香港藝術界的重要參與者,你在這段時間觀察到了哪些主要變化?

Katie:剛開始時,香港可以說幾乎沒有藝術市場可言。由Hanart TZ、Schoeni、Plum Blossoms、John Batten、Alisan Fine Arts 和 Martini Gallery 等畫廊搭建了舞台,我和 Grotto 則於同年開始工作。我們的收藏家大多是居住在香港的外籍人士或西方人。過了一段時間,才看到香港收藏家對當代藝術產生興趣;藝術博覽會和拍賣行亦激發了來自整個地區新收藏家群體的產生。

《VOGUE》HK:自 2012 年以來,你不但主持了年度展覽 HKForeword,該展覽支持從香港各大學畢業的年輕藝術家,那麼今次的年度項目是如何產生的呢?

Katie:整體而言,對香港藝術家來說,這是一段艱難的旅程,因為學校或父母都沒有真正鼓勵藝術,導致他們不得不為成為藝術家而奮鬥。現在則有比我剛開始時擁有更多可能性,更多大學生選擇攻讀藝術學系,還有更多的畫廊展示他們的作品。從2012年開始,每年9月我們都會舉辦一場名為“HKForeword”的展覽,展出8-10位剛畢業的藝術家,讓這些年輕藝術家更為人所知。其中一些已經開始引起國際關注,這是非常令人振奮的。

《VOGUE》HK:在東南亞、越南、柬埔寨、泰國和緬甸等地的當代藝術受到國際關注之前,你已經與當地的藝術家合作。他們最初引起你注意的是什麼?

Katie:我們去到越南訪問已經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家 Dinh Q. Lê 時,會見了其他藝術家,並感到我們正在見證當代藝術在這個國家的誕生。Dinh 和其他藝術家一起創辦了 San Art,以幫助推廣、發展和教育年輕的藝術家,他們幾乎無法接觸到藝術史書籍或全球當前的藝術活動。我們在柬埔寨、泰國、緬甸也看到了這一點,當然這甚至還沒有包括亞洲的其他國家。我和策展人一起幫助把這些國家的展覽放在一起,事實上,策展人也大多不存在。我們邀請 Dinh 與 Zoe Butt 一起策劃在越南舉辦的 “Time Ligaments”展覽,Erin Gleeson 正在與柬埔寨的藝術家合作策劃一個展覽“Forever Until Now”,以及東南亞藝術學者和策展人 Iola Lenzi 策劃“Subjective Truth, Contemporary Art from Thailand”,我們還邀請了藝術家 Moe Satt 策劃“Silent for a While”,然後我們為其中一些藝術家舉辦了個展。

《VOGUE》HK:10 Chancery Lane Gallery 今後的計劃是什麼? 你對香港藝術界未來的願景是什麼?

Katie:我相信畫廊可以對藝術史的創作產生巨大的影響。 我們可以在整個歷史中看到這一點。 對於 10 Chancery Lane Gallery,我們希望將其銘記於心,並花更多時間來了解如何做到這一點。

你問題中的「願景」一詞是我們的重點關注:如何後退一步以看到更大的圖景,並去看清楚在我們這個時代有影響力的人際及事物。藝術家有很強的能力來挖掘我們的靈魂,這既可以提升我們,也可以拖累我們。我們將專注於那些令人振奮的優質藝術家。媒介只是一個細節,世界需要更多的希望,我們將一次展示一個展覽。

The world needs more light and we will show that one exhibition at a time.

Katie de Tilly

10 Chancery Lane Gallery “Love in the Dream” Exhibition

展覽日期:2021年11月5日-2022年1月22日
展覽地址:香港中環贊善里10號地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