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當天,JOYCE高級副總裁Judd Crane,以及kubrick藝術空間策劃經理Jen Wan,一碰頭就馬上拿起眼前的書討論,驚訝關於靈修思考等選書竟然賣得如此快;兩人站在由Christophe Coppens設計的書櫃前談得興高采烈。「在疫情初期我們就不斷思考,甚麼對我們有意義。」Judd分享道,「早前我們推出“JOYCE SOUNDS”,採討關於聲音的靈感,而“JOYCE PAPERS”則是關於觸覺甚至嗅覺。收集印刷品的經驗、打開新書的味道,對我來說,這些都是生命中最原始和令人興奮的時刻。」

放置於JOYCE中環店書櫃上的選書,由kubrick與JOYCE的團隊共同策劃;雖然是首次合作,但兩者的品味可說是一拍即合。「初時JOYCE團隊親自來揀選了一些他們喜愛的書碟作為泛例,然後我們又推薦一些自家品味,互相交流而定出最終書單,因此你可見書櫃上涵蓋多個不同類別的書籍和影碟。」Jen解釋,「很高興發現他們的興趣範圍非常廣,絕對不止於潮流時尚,對電影、藝術、文史哲、環境保育、飲食甚至各種人文及小眾議題都充滿好奇,這真的相當鼓舞!」

由 kubrick與JOYCE團隊共同策劃的選書、雜誌與電影,類別橫跨藝術、文化、人文、哲學甚至社會議題,是一個真正愛書人會駐足細看的角落。

由 kubrick與JOYCE團隊共同策劃的選書、雜誌與電影,類別橫跨藝術、文化、人文、哲學甚至社會議題,是一個真正愛書人會駐足細看的角落。

於是,書櫃上從《Interview》舊刊到古哲學家著作、Pedro Almodovar、Jean-Luc Godard、Wim Wenders經典電影作品等,是一個真正愛書人會流連的角落。「我個人不是那麼喜歡coffee table books,」Judd坦言:「kubrick從一開始就建議我看一本不起眼的書——Walker Percy的《The Moviegoer》。作者來自我長大的路易斯安那州,一直是我的最愛。我意識到,kubrick的與眾不同在於其策展方式是直覺式的,且充滿情感。」

Jen分享,幾本標誌性的選書迅速售完,「如David Lynch的大型硬皮書兼寶藏庫《Works on Paper》,收藏了這位著名導演由1960年代至2000年代滿載數十年的繪畫、塗鴉、便條、甚至餐廳紙巾及舊電話訊息,大部分以實物原大印刷,全球限量1,500套,現時已有些畫廊在炒賣,因此我們僅餘的存貨很快就賣出。」Jen同時大力推薦仍在書架上靜待惜書人的著作:「《Model City Pyongyang》是兩位駐北京的意大利建築師Cristiano Bianchi及Kristina Drapi´c 訪北韓建築的相片紀錄;《非人之人》作者兼哲學家David Livingstone Smith探究助長種族滅絶及殘暴行為的非人化背後思維;《How to Keep Your Cool:An Ancient Guide to Anger Management》則透過古代哲學助你遠離憤怒。」

走出了書店的讀物找到了新觀眾,時尚與文化的距離,從來在於觀者眼中。「時尚並不存在於真空,」Judd認為:「它是一種相關的藝術形式,它的靈感來自於許多其他藝術媒介。我相信創意思維是一條循環的道路,會有意想不到的迂迴重疊。在書本或雜誌中發現所熱愛的創意交集,是一件巨大的喜悅。」

「書店不是自成一角的,而是遍佈城市每個角落、觸及每一個人的。」Jen坦言,成立至今已有20年的kubrick,面對數碼媒體與疫情雙重打擊,這次合作無疑為團隊帶來了新視點。「出版是個傳統行業,有着許多傳統的框架;然而好玩的正在於:甚麼時候遵循或打破這些既定框架?書本來就是慢媒體,能經受時間的考驗。書店同事們每日在書中尋寶,希望來訪讀者都感受到他們『執書』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