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總是在衣服尺碼間游移,老是找不到屬於自己命定的符號或數字?千萬別垂頭喪氣,相信我,每個人都有一樣的問題。買衣服有時候就像場艱難的冒險,過了一關還有下一關,好不容易找到欣賞的品牌風格,又好不容易從一桿又一桿的衣服中找到喜愛的款式,眼前卻還有堆著像山一樣多的尺寸等你一件一件試穿,光想就一個頭兩個大。可是照理來說,找到自己的尺寸不該那麼困難,因為你是最了解自己的人,適合穿什麼應該心裡有數。可惡的是,這些衣服上的尺碼符號或數字,卻像原本一句話就能講清楚的事情,變成了長篇大論的文言文,令人頭痛又難解。而不同品牌間的尺碼版型又可能截然不同,讓你上一秒身材剛好精壯又苗條,下一秒可能變成營養過剩或過少。

Crazy, Stupid, Love (Glenn Ficarra y John Requa, 2011)

Crazy, Stupid, Love (Glenn Ficarra y John Requa, 2011)

為什麼不同品牌之間的尺碼會有如此大的差異性?

上一秒走進A店適合的尺寸是M,下一秒B店卻說是XL,兩間店明明就在隔壁為什麼尺寸差這麼多?其實答案沒那麼複雜,簡單來說,眾多品牌對於服裝的尺碼有一個通用的命名法,將不同尺寸分為相異的符號或數字,像是S、M、L、XL等就是被大眾所熟知的尺碼標示方法。但品牌之間卻沒有所謂的「標準尺寸」,也就是平平兩件都是S號,但長寬可能完全不同,兩件尺寸天差地遠。換句話說,品牌間的基礎版型和尺寸都是各自隨心所欲的,然後分別根據其基礎的尺寸去擴展相異的尺碼;也許有時候不同品牌間的尺碼可能或多或少有點接近,但卻難以完全相同。

更難上加難的是,搞懂每個尺碼符號和數字的意義。S、M、L、XL可能相對還比較容易理解,就是代表著Small、Medium、Large、XLarge;從另一方面來說,數字的尺寸標示方法根本就像外星語言。舉例而言,襯衫的尺碼可能從數字2到5,一個數字一個數字的遞增上去;或是從數字36開始,然後38、40的按照相同規律增加;夾克可能是從數字44起跳,一樣兩個數字遞增為一個尺寸;而褲子方面,歐洲尺碼可能從數字36開始,美國尺寸卻從28起跳。原來逛街不是買衣服,而是要數學考試啊?!等等先不要放棄,在此教你三招訣竅,讓你甩掉這些符號和數字,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尺寸!

上衣合身重點在肩膀

先把oversized的款式丟旁邊,這邊講的是一般尺寸的上衣,不管是T-Shirt、Polo衫,或是襯衫等,找到合身尺寸的關鍵點在於肩膀。首先,先找到鎖骨和手臂骨頭交會的那個點,這裡就是衣服肩線位置,應該是接續袖子與身片的交會點。襯衫的領片則有一個測量方式可參考,將領子扣起後,大小可以適當的環繞住脖子,不會太鬆也不要太緊,像是恰到好處地環抱著脖子般,推薦的活動空間是一根手指的大小。

褲子腰圍和褲檔最重要

一件褲子的合身與否,首要注意的是腰圍的鬆緊,不能鬆到一扯就春光外洩,也不要緊到為了線條無法呼吸。再來可以留意褲檔的部分,褲檔千萬不能份量鬆到多餘布料變成一大包卡在那裡,也不要緊到扣上褲頭後皺褶明顯的不得了還硬要穿,不管哪個真的都尷尬到不行;同時也可以看看側邊口袋是不是平穩的貼合身體(不要緊到歪掉或鬆到整個掉出去)。

西裝外套的挑選三步驟

第一步,如同挑選上衣般,找到鎖骨與手臂的交會點,讓肩線適當的落於這個位置。第二步,西裝前身釦子應該要剛好在肚臍上方,洽顯穿搭的正確比例。如果是有著二顆釦子的外套,應是第一顆釦子的位置要在肚臍之上;若是三顆釦子的西裝,則是留意中間的釦子需完美地落在肚臍上方。最後一步,翻領的領片要像被膠水黏著般,服貼在西裝上,中間沒有多餘的空隙;反之則表示這件外套過於緊身,並非最適合你的尺寸。

原文轉載自《GQ 》台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