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 Lo

Alan Lo

Refik Anadol

Refik Anadol

Jehan Chu

Jehan Chu

Alan Lo: AL

Refik Anadol: RA

Jehan Chu: JC

AL: 是次很榮幸能夠與Refik和Jehan進行訪談,我相識Jehan的那年他還在蘇富比工作,我們一同收藏各種藝術品;其後我更見證你踏進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 和區塊鏈(blockchain)世界。 過去一 年,藝術與這些虛擬網絡概念交疊甚多,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開始探索以數據和加密科技創作作品,Refik Anadol便是其中一分 子。Refik你可否給讀者們簡單介紹一下你的藝術實踐?

RA: 謝謝 Alan 和 Jehan 今次的邀請! 我生於伊斯坦堡,現居洛杉磯, 十多年前從事視覺傳達設計、攝影和軟件研發。 隨後,我開始專注探討媒體藝術嵌入建築的不同可能性, 並主要運用數據為創作媒材。 我於 2008 年創造了數據繪畫(data painting)這個詞彙;2011年創作了第一 個數據雕塑;2016年則與Google共同合作第一代人工智能藝術家。自2014年起,我在全球各地展出大型的裝置藝術, 並有幸得到科技巨擘如微軟和英特爾(Intel)以及不同私人收藏家的賞識。

AL: 其實我本來出身於建築行業,但最後並沒有執業,反之專注發展餐廳事業;但卻因為這樣的教育背景,我時常都喜愛認 識運用建築元素的藝術家。 我記得你不久前曾與著名的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 合作,不如講述一下項目的緣起?

RA: 我認為與 MoMA 的共同合作證明美術館具有前瞻性的眼光,選擇在 NFT 成為藝術界炙手可熱的話題時主動地舉行實驗性的展覽,大家別忘記它可是第一間視遊戲為藝術形式的機構。我創作的AI數據繪畫“Unsupervised — Data Universe MoMA”模擬了博物館的數碼化收藏之間的潛行。我和團隊運用MoMA文獻庫構建了藝術品的七個緯度和時間,展現了我處理數據自行創造的空間的願景,以及將這個潛在空間化為永無止境、自我產生的數據軌跡。

AL: 你們認為藝術生態圈如何適應NFT的冒起?

JC: 當NFT在藝術界成為話題時,大部分的焦點都是在佳士得拍賣行以6,900萬美元成交的Beeple作品,而NFT打入主流的始因也圍繞着這個天文數字。傳統藝術界的反應可以以反感來形容,他們對一個沒有修讀藝術、沒有商業畫廊與美術館支持的平面設計師成為擁有第三位最高成交價的在世藝術家的事實嗤之以鼻。 一年過去,藝術圈逐漸對 NFT 產生興趣,坦白說,若 果 NFT 的本質沒有任何意義,藝術家並不會視它為當今充滿創意和實驗性的創作媒材。 藝術圈某程度上帶着羊群心態, 當著名藝術家達米恩 · 赫斯特(Damien Hirst) 和村上隆都出版獨家 NFT, 再加上更多如 MoMA般的美術館舉行NFT展覽,我認為三至六月後大家會開始慢慢接受。

AL: 作為一個傳統收藏家, 我仍然在認識和了解 NFT 與藝術的關係。 Refik 作為一位 NFT 創作者,你認為這個媒介相比起傳統藝術媒材為你帶來甚麼不一樣的可能性?

R A: 我認為開放性是其中一個最重要 的元素。 在 NFT 加密藝術界別中, 創作者、媒體、收藏家和社群的共生圈能夠為我們帶來更嶄新、直接和國際化的方式與公眾分享藝術。 第二,NFT 為我帶來革新的可能性,媒體的性質帶着一股無法預 測的潛能,能夠讓創作者鑄造概念化的作品。 其三,透過分享 NFT 作品, 我不但認識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更與學生社群建立了真摯的關係;可見,NFT 加密藝術圈的包容性和覆蓋性打破社經地位和地域界限。

AL: 創作者經濟(creator economy)是 一種嶄新的群體和交易的運作模式, 與傳統藝術市場相比更添透明度。 Jehan 你認為商業畫廊和拍賣行的角色在未來的發展動向中會有怎樣的改變?

JC: 在加密和NFT市場中,我們經常聽到抹去中間人角色、試圖摒除任何有能力裁決評價藝術市場的持份者的想法。 可是, NFT 加密藝術冒起的現象卻證實畫廊、機構和策展人等中間人角色無比重要。市面上有很多質素參差的 NFT 作品,大部分人其實只懂「跟風」,這時候我們更需要這些中間人輔助大眾考量、分辨和推廣創作高質作品的藝術家。

AL: 你認為傳統藝術圈為何質疑NFT藝術是否確實是一種藝術類別還是珍藏物?

JC: 說實話, 傳統藝術界其實並沒有認真 了解和分辨 NFT 作品。某程度上,我們更 需要商業畫廊和藝術機構的牽涉, 從而促進研究、展覽、出版和詮釋 NFT 加密藝術的機會。公共支持尤其重要,NFT 藝術市場需要一個完整的網絡和平台才能健康地長遠運作。

AL: 你認為我們會在甚麼時候將會看到美術館和機構收藏NFT作品?

JC: 據我所知,今年度已經有數間美術館討論此事, 我認為這現象需要兩至三年才能成為主流。

AL: Refik作為創作者有沒有甚麼憂慮?

RA: 對於藝術家來說,擁有美術機構的支持是一股強大的推動力。 在我過去的藝術生涯, 我有幸得到不同高端科技公司的認同和賞識。我對 NFT 藝術家的首個擔憂便是他們的性格。 很多多媒體藝術家其實非常內向,甚多更不願與大眾交流和分享他們的作品。 第二,市面上開始出現不同打着 NFT 旗號的珍藏物和產品,這很容易混淆視聽,故此大眾更需要花時間認真了解。

AL: Jehan你認為在過去讓NFT加密藝術界為之興奮的一年又帶來甚麼隱憂呢?

JC: 我認為大家有幾個需要格外留意的因素。市場中對 NFT 藝術的投機心態依然嚴重,大部分對 NFT 加密藝術有興趣的群體視它為賺快錢的「好去路」;我們需要看破其短視的商業價值並且開始重視長遠的藝術價值。 不論你是不是一位藝術收藏新手, 我的建議從來都是不要「聽藝術」和以投機心態投資藝術。NFT 加密藝術並不只是一股新潮流,更是代表着新一代透過科技促成的藝術呈現。

AL:從基礎建設的角度分析,NFT加密藝術現在缺失的是甚麼?收藏家如何瀏覽不同交易平台中的各種作品?

JC: 我們正正需要有效的工具協助收藏家收窄集中點。市場上已經開始出現 NFT 加密藝術顧問,而知名拍賣行和商業畫廊亦開始經營和交易 NFT 加密藝術;我們也會目睹更多促進NFT作為負債經營的科技發展。

AL: Refik 你來年將會有甚麼讓我們拭目以待的項目?

RA: 來年我將會推出最新項目“DATA LAND”。我們在去年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贏得Epic Games Mega Grant,我們開始專研元宇宙(Metaverse)的可能性,預測其超越二維或虛擬現實的能力,並且使它真正成為一個虛擬和現實完美融合的空間。元宇宙並不只是像素和多元感官, 也不只是社會參與和市場,它更是能夠促成想像力和身心安康的數字生活空間。今年,我們會在洛杉磯開張嶄新空間, 讓社區和收藏家一同探索元宇宙。大家將會看到讓人間接聯想起草間彌生和詹姆斯 · 特瑞 爾(James Turrell)的虛擬沉浸式空間; 我們亦與神經科學家、高端聲響設備公司 和來自瑞士的專業氣味設計團隊協作,展現無限潛能。

JC: 這聽起來已經讓我充滿期待了!另一方面,我們在2022年將會為大家帶來二、 三十位一流當代藝術家與NFT空間的融合, 目睹那麼多優秀的藝術家接納和採用 NFT 這麼嶄新的創作媒材使我們為之亢奮。我本人收藏了一個由佳士得拍賣行與安迪 · 沃荷視覺藝術基金會(The Andy Warhol Foundation)共同發售的NFT,我認為這些與殿堂級藝術家合作的NFT項目只是冰山 一角,將來必定會出現更多類似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