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球王比利的經紀人Joe Fraga證實,他在與大腸癌奮鬥多年後,日前在聖保羅過世,享壽 82 歲。對所有夠資格評斷全球體育發展的人而言,比利絕對夠成為有史以來最優秀的運動員之一。

比利 1940 年出生於巴西Três Corações的貧困家庭,他追隨父親的腳步成為一名職業足球運動員,但從小就嶄露頭角,讓巴西球壇寄以厚望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和了不起的足球員。他 15 歲離開家鄉,為巴西職業球隊Santos FC效力, 17 歲時就在 1958 年瑞典世界盃決賽中踢進兩球。他帶領他的國家隊在世界盃舞台上後來又兩次奪冠(和一場有充滿爭議的失敗),然後於 1975 年復出,為紐約職業足球聯盟的Cosmos效力。他經常出現在電視上,並且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親善大使。他家裡櫥櫃都裝不完的獎盃與紀年品都超越了全球體育界,其中包括大英帝國授予的榮譽騎士勳章。

Andy Warhol  曾為他畫過一系列肖像,使得讓這位足球傳奇人物永垂不朽,他曾說過,Pelé 將擁有「15 個世紀」的名聲,以對照他說過的另一句名言:「每個人都有 15 分鐘在世界成名的機會。 」

比利出生時的命名是 Edson Arantes do Nascimento,父親以發明家愛迪森的名字命名。小時候,他因把當地足球員Bilé 的名字念成Pelé受到嘲笑,但這名號反而成了他的綽號。雖然比利這個字在巴西使用的葡萄牙文中沒有任何意義,但是多年後有人注意到這個詞存在猶太人使用的希伯來文忠,意思是「奇蹟」。而這個字正適合描述他偉大生涯的七個轉折!

Andy Warhol 的比利肖像

Andy Warhol 的比利肖像

1. 健力士世界紀錄進球保持者

「奇蹟」這樣的意義,很適合他在自己所選擇的運動領域中創下的驚人數據,並在他的時代裡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運動員。根據健力士世界紀錄,比利以驚人的 1,279 球領先群雄。當然,有人質疑當中有些進球是「友誼賽」踢進的,那到底算不算。然而貝利的偉大不僅僅是他的數據。他的踢球風格使他的兩隻腳都很危險,而且他在球場上的表現非常敏捷和有天賦。雖然倒掛金鉤進球不是他發明的,卻成為他在足壇的招牌動作,就算是非足球迷也能認出他在一些令人難忘的比賽中展現的這種絕技。

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2. 17歲就踢到世界盃冠軍

1958 年,比利首次參加 FIFA 世界杯,巴西隊在決賽贏了東道主瑞典隊,這是巴西隊首次拿下世紀盃,那時距 1950 年巴西主辦世界盃而被烏拉圭隊淘汰的歷史不過八年後。(那場在Maracanazo的賽事,是歷史上觀看人數最多的體育競賽,有近 175,000 觀眾,巴西人談到那次還是不勝唏噓。)

四年後,比利和巴西國家隊再次獲勝,這次是在智利世界盃第一輪對陣還沒解體的捷克斯洛伐克,接著對抗陣墨西哥隊的比賽時也贏了(這是他記憶中最深刻也最愛的的一場比賽),但卻不幸受了傷,之後的比賽都只能坐板凳,巴西那一屆又奪冠了。

到 1966 年,比利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好的球員。因此,他很容易被犯規。儘管球隊在 1966 年英國世界杯對陣保加利亞時贏得了他們的第一場比賽(比利攻入了比賽的兩個進球之一),但他被對手鏟球踢倒了很多次,以至於他不得不缺席下一場比賽(對陣匈牙利)。儘管仍在康復中,他還是回到了面對葡萄牙的比賽中,結果這次被犯規的情況更殘酷,而裁判卻沒有判葡萄牙嚴重犯規,而且以當時的賽制,巴西已經換了兩名替補,所以受了傷的比利不能下場免得球隊少一人,所以他成為國際足協干預下的犧牲品,最終比利在只能步履蹣跚地眼看球隊輸了世界盃。比利稱這場比賽:「對我來說這是……違反體育精神與道德的警世鐘,裁判行為更是軟弱。」,比利在氣憤與哀痛中表示他的世界盃生涯已經結束。

3. 忘掉氣憤重返榮耀

1960 年代後期,比利帶領憑藉Santos俱樂部繼續取得成功。1970 年,一些巴西人非常擔心他不會重新加入國家隊,他們建議政府命令他這樣做。在最後一刻,比利放下他與世界足協的心結以大局為重,參加了墨西哥參加比賽,再度領軍巴西贏得了第三個世界杯冠軍。 比利以30歲的年齡,四次參與世界盃又三度奪冠,這在1970年代當時足壇的30歲以上球員來說感覺像是天文數字,重點是他那時已經有15年職業生涯。

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4. 美國感染到足球熱,但其實是比利熱

1971年,他再次宣布從國家隊退役退役,不參加國際賽事,但卻在1974年帶領Santos贏得美洲職業足球聯賽最高榮耀Puma盃。此後不久,他被高薪挖腳到美國擔任紐約Cosmos隊的隊長,那是一個很新的球隊,最終壽命也很短。當時輿論界說美國感染了足球熱,這可能是言過其實的(看在上帝的份上,美國人仍稱Soccer而非Football足球),所以平心而論,美國染上的不是足球熱,而是「比利熱」。 這位運動員無論在哪裡比賽都吸引了大量觀眾,他經常被邀請擔任當時美國收視率最高的晨間新聞「早安美國」與 John William Carson 主持收是無敵的「The Tonight Show」的嘉賓,他在Cosmos隊效力了三個賽季,並在 1977 年帶領該隊贏得了美國職業足球(Soccer)冠軍。

比利的最後一場比賽是 1977 年 10 月 1 日,在紐約巨人體育場舉行的一場售罄的表演賽中,紐約Cosmos對陣巴西Santos隊。在一個鼓舞人心的舉動中,他最終為兩支球隊效力。上半場他穿上了Cosmos隊(並踢進一球),下半場他穿上了Santos隊的球衣。這場比賽堪稱全球年度焦點,到場的嘉賓包括拳王阿里、首位在商業上大幅征服美國的英國巨星Elton John、美國最有權力的政治家 Henry Kissinger,當然少不了帶起全球Bosa Nova音樂旋風的巴西Sérgio Mendes。

Photo courtesy of Bettmann

Photo courtesy of Bettmann

5. 成為20世紀最經典運動片主角與人道主義英雄

1981年,他在美國大導演 John Huston 執導的二戰足球電影《Victory》,搖身一變成為國際影星,在片中他與史泰龍主演二次大戰時納粹戰俘,組成了戰俘足球隊,然後在一場納粹政治宣傳的操弄下,對抗德軍組成的足球隊,這是一部不同尋常的電影,當時轟動了全球,結尾時受傷的貝利在雙簧管顫音的配樂下以慢動作演出倒掛金鉤踢進致勝一球,讓全世界影迷感動不已,足球偶像也成為全球人道主義的標竿。

6. 退休後影響力更大

退休後,比利通過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合作、出現在奧運會上並受到幾乎所有可以想像的世界公益組織。顯然,不在球場上的比利比他球員時期還具有影響力。他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密切合作,並通過他於 2018 年發起的比利基金會與全球貧困作鬥爭。

至於上世紀末巴西出現了朗拿度、C朗拿度度與一群天才洋溢的球員,但是巴西球員天生浪漫卻對團隊精神漫不經心,甚至球員彼此間都有些心結,巴西足協都要請比利出馬來凝聚戰力,才又能奪得兩冠。比利在其家鄉的影響力絲毫不減,甚至超越巴西總統,但他頂多願意擔任體育部長,不想涉入任何政治。而前面提的Bosa Nova推手Sérgio Mendes還以比利的生平傳記出了一張暢銷專輯,比利也不吝於展現他的歌喉。至於關於他的紀錄片《Pelé: Birth of a Legend》,則在2016年上映。

在比利晚年正是網際網路盛行年代,上面不乏出現他許多鼓舞人心的名言,最常被引用的就是「成功不是偶然的」。他在2014 年接受時代雜誌採訪時,他說如果他現在打球,借助現代技術和訓練技術,以及保護球員的規則,他會比全盛時期更好。當被問及他在球場上最難忘的時刻時,他富有哲理地回答:「有些進球最關鍵,有些則是更漂亮。」

7. 當代足球巨星的共同精神導師

比利過世的消息傳出,當今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足球巨星,紛紛公開表達他們向這位足球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的私人敬意。「比利是真正的靈感來源,也是這項運動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英格蘭隊長Harry Kane 寫道。「足球之王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他的傳奇遺產將永遠不會被遺忘,」Kylian Mbappé 在推特上表示,並分享了兩人的合影。至於美斯,這個都可以選阿根廷總統的足球天之驕子,也一樣分享了自己與比利的合照,同時留言「安息吧!」。Neymar 則是心情沉痛的在 Twitter 發聲:「比利走了,但他的魔幻長存!」至於C朗拿度則是把推特當成給比利最後一封情書,落落長的懷念比利在他生涯中賦予的關注問候。

這些當代最菁英又彼此誰都不服誰的的球星為何如此心繫比利,或許他在2018年接受英國《GQ》採訪的一席話能見真章。受訪時,比利談到了他在當代足壇不斷湧現新巨星時,看到了自己當年創下的許多不朽傳奇功績,「現在大多數孩子都看美斯、C朗拿度,但這些年輕人卻知道比利這個名字。也許來自他們的父親,或者來自他們父親的父親!但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責任,因為我一生都不會犯錯誤。我總是要成為這些孩子的榜樣,我感謝上帝賜予我這份榮譽。」

原文轉載自《GQ》台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