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is a Rainbow 

Peter Philips 每次到訪香港都是為了工作,來去匆匆,雖然對香港不很熟悉,但他以其藝術家的敏感觸覺,把香港形容得很「到位」。他說:「這是充滿活力的城市,具多元文化,走到每個地方都會有令人驚喜的事情發生,建築物是新穎與古舊的對比,萬家燈火與霓虹燈得夜景很神奇,如置身《Blade Runner》電影等未來城市。」他認為一種顏色不足以形容香港,他會用彩虹去形容香港的多樣性。「香港像紐約般人來人往,但各有目標,發展新事業或迎接新生活,造就了一片雄心壯志的氛圍。新人不停湧現,新的血液、力量和想法,不斷衝激着這個城市。」

水原希子與彩妝大師 Peter Philips 首度合作,為《VOGUE》香港版創刊號創作彩妝設計。 Photo by Lamb Yu.

水原希子與彩妝大師 Peter Philips 首度合作,為《VOGUE》香港版創刊號創作彩妝設計。 Photo by Lamb Yu.

Makeup Creation

為了創作跟香港特色有關的彩妝,他看了有關香港的照片,靈感也源自香港電影與水原希子。「她是如此真實坦率的一個漂亮女孩,性情逗趣,態度總是很積極,我們有說不盡的話題,大家都是《RuPaul Drag Race》的粉絲()

「第一個彩妝 (In The Mood For Love) 的靈感源自電影《花樣年華》,張曼玉的憂鬱表情與美麗的海報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彩妝的大膽色彩是對愛情的現代詮釋。第二個彩妝 (Contradiction) 是龐克與可愛的強烈對比,就像香港這個車水馬龍的城市,一旦深入其中,你會發現人性的可愛。這種反叛性與甜美感同時在 Kiko 的臉上出現,也取得平衡。彩妝(Neon Lights)是我幻想在這個城市夜幕低垂時,Kiko 倚在窗戶背後的一個小故事。我在亞洲女孩臉上畫上法式經典化妝,看起來像希臘女神,也是電影明星,集多元化與標誌性於一身。」

這不是他最實驗性的創作,除了水原希子的檔期太忙,時間所限之外,背後也另有原因。他娓娓道出:「這是我和 Kiko 第一次跟香港《VOGUE》的團隊合作,不知道大家能否配合或接受太瘋狂的造型,也擔心 Kiko 在陌生的環境下會感到尷尬。創作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我很重視團隊工作,若我能加深認識跟我一起創作的工作團隊,我可更放心大膽創作。」

水原希子與彩妝大師 Peter Philips 首度合作,為《VOGUE》香港版創刊號創作彩妝設計。 Photo by Lamb Yu.

水原希子與彩妝大師 Peter Philips 首度合作,為《VOGUE》香港版創刊號創作彩妝設計。 Photo by Lamb Yu.

The VOGUE Moment

Peter Philips 的事業轉捩點亦跟《VOGUE》有很大關連,也從搬到紐約開始。「當時我第一次替《VOGUE》巴黎版工作,攝影師問我為何不索性搬到紐約,跟着我真的搬到那裏並開始跟攝影大師 Irving Penn 合作,為《VOGUE》拍攝了很多精彩的照片,更得到我的第一份工作合約。」《VOGUE》在 Peter Philips 的事業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他最難忘的《VOGUE》moment 是:「我為《VOGUE》做的第一個工作就是為 Grace Coddington 跟 Inez Van Lamsweerde 拍攝她告別《VOGUE》巴黎版的封面,那太精彩了,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另一個珍貴時刻就是我跟 Irving Penn 替美國《VOGUE》拍攝時,我親手製作了蕾絲米奇老鼠面具放在模特兒的臉上,已經六年了,後來它被用作《VOGUE》美容書的封面。」

Photography by  Tim Wong
Guest Model  Kiko Mizuhara
Styling & Coordination by Alva Chung
Styling assistance by Katherine Ho and Cherry Mui
Makeup by Peter Philips
Hair by Carr Cheng
Production by Jaye Yau
All wardrobe from D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