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禤善勤(Chris Huen)位於元朗的創作室,看到他為年初的東京展覽和3月份香港展覽準備的大型畫作,散落四周還有各款手作煙斗,製造煙斗是他的新嗜好。他每天回來工作室創作,晚上回家跟家人吃飯,好像一般打工仔的生活模式。藝術家的生活很平凡,但作品可以很精采,而禤善勤的作品正正圍繞日常生活。他刻意不談社會政治,以看似乏味的東西為題材。「我並非不關心社會問題,但亦看到有些藝術家朋友找不到出口,如藝術探討消費主義,但藝術品又可被消費。我想倒不如在系統外找主題,為創作提供多一個面向。我不知道這會否成功,為了尋找答案,我更有動力去創作。」

市區重建啟發了禤善勤的創作,成長時經歷觀塘舊區逐漸變成豪宅,他2013年畢業於中文大學藝術系,起初以爺爺生前居住的大角咀唐樓為工作室,但後來也被收購。「昔日社區因應居民所需而整合,設計很有機,市區重建卻假設居民的需要來規劃,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模式。這個經歷讓令我思考自己每天被甚麼東西包圍,份外留意身邊發生的事情。」禤善勤強調作品不是寫實或物象,抽象筆觸所表達的是觀看經驗。「我想探討相同物件帶來的不同演繹,如你看到畫中的普通小狗,在我的認知裏牠是家中的『妹妹』。創作過程中我會花很長時間觀看物件,讓它在腦海沉殿,沉殿過程會受經驗和認知影響,最後成為意識裏的片段。」禤善勤就是希望捕捉這個片段,作品的體積和用色也是因應視覺習慣而設定。

Doodood and Joel, 2013. Oil on canvas, 120x160cm.
Doodood, Baltsz, MiuMiu and Joel, 2018. Oil on canvas, 200x320cm.
Doodood and Joel, 2013. Oil on canvas, 120x160cm.
Doodood, Baltsz, MiuMiu and Joel, 2018. Oil on canvas, 200x320cm.
1 / 2

「近年的繪畫傾向大型,目的是提供視覺空間,讓視線可以游走,在觀看過程裏顏色會因為四周環境而變化,所以描述物件顏色時也偏鬆散。」憑着獨特風格,禤善勤出道五年已在台灣、倫敦、洛杉磯和紐約等外地舉行個展,獲得海外藏家注視。他說有些海外觀眾對香港的印象僅來自王家衛的電影,有些甚至對香港毫無認識,若果按照禤善勤的理論,認知可以從觀看建立起來,對後者來說,「香港」就不只是中環行人電梯或者山頂夜景,而是禤善勤家中的一事一物,也就是最真實的香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