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月,香港化為藝術交流的平台,Art Central、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等藝術盛事接踵而來。這段期間,上海獨立高級成衣品牌Anest CollectiveFrancesca Minini畫廊在上環Soho House舉辦 「Between the Lines」展覽,展現創意總監Gregory de la Hogue Moran設計的 「ACT I」、「ACT II」和全新「ACT III」系列服飾。此外,意大利藝術家Jacopo Benassi的攝影作品和裝置藝術一同展出,為香港市場提供與品牌及藝術家交流的機會。

踏入展覽場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Jacopo Benassi在廣州與勃艮地拍攝的照片,這些作品以綁帶和不同相框組合而成。展品區域分明,三個系列的服裝各有獨特的呈現方式,甚至有金屬飾物連接到聲響裝置,讓Jacopo用作實驗性音樂表演。

1 / 4

展場中央擺放著一張皮革沙發,Gregory面帶微笑,準備向觀眾介紹作品。他穿著白恤衫、白上衣、藍色牛仔褲、棕色皮鞋,給人舒服簡潔的感覺。

Anest Collective創意總監Gregory de la Hogue Moran

Anest Collective創意總監Gregory de la Hogue Moran

回歸奢華本質 呈現真實理念

Gregory介紹Anest Collective時提到,品牌的核心理念是回歸奢華的本質:「很多人說他們在做奢侈時裝,但我們想呈現的是真正的理念和意義。」他希望作品能夠源於真實的對話與連結,例如透過舉辦活動,顧客可以直接與他們交流,親眼看整個系列再決定購買,品牌也能根據他們的需求進行定制。Gregory認為,這是大型企業現在不再常做的事情。

品牌並非首次在藝術、設計界盛事期間設展,圖為2024米蘭國際家具展期間的展覽。

品牌並非首次在藝術、設計界盛事期間設展,圖為2024米蘭國際家具展期間的展覽。

品牌「ACT I」系列與十多位藝術家的作品共同展出。

品牌「ACT I」系列與十多位藝術家的作品共同展出。

比起參加時裝展,Anest Colletive更傾向用藝術展覽呈現理念。如上海新天地的門店一樣,衣服從來不是空間中的主角。每次品牌構思一個展示空間,都會考慮藝術品與空間設計如何配合。

位於上海新天地的門市。
位於上海新天地的門市。
位於上海新天地的門市。
位於上海新天地的門市。
1 / 2

創辦人Nathan Zhao和Emily Chen在2016年成立Anest Colletive,當時他們發現中國市場未能滿足他們對奢華服飾與藝術的追求,在日本、巴黎、紐約、英國各地發掘時尚精品店後,決定創辦自家品牌,將現代主義風格從中國帶到世界。Gregory在2023年加入品牌後,致力於加強「Collective」的概念,強調設計師、畫廊及藝術家之間的對話,並創造獨特的連結。

Jacopo Benassi的創作形式涵蓋攝影、表演與當代藝術,風格以龐克風格、叛逆和粗獷著稱。此次展出的作品主要是攝影,展現廣州與勃艮地的異同。2013年,Jacopo在廣州拍攝的時候,街拍文化仍未流行,Jacopo在計程車後座拍下流動的人事物:大自然透過水泥縫隙生長,電單車騎士在繁忙交通中穿梭。這些富有動感的時刻與勃艮地郊野的照片綁在一起,呈現動與靜、城市與郊野之間的微妙關係。

Jacopo Benassi的攝影作品與品牌產品、珍貴藏書一同展出。

Jacopo Benassi的攝影作品與品牌產品、珍貴藏書一同展出。

Jacopo還在現場進行聲樂與塗鴉表演,利用衣物發出的聲音創造節奏。這一切的藝術展示,是否一種突出衣服的方式?Gregory回答:「對我來說,衣服並不是因為有藝術作品而變得更好,而是因為它們之間存在對話。」他與Jacopo討論中西合璧概念時,發現Jacopo成長之地拿史柏斯亞(La Spezia)的景觀與香港非常相似,都有崎嶇的土地和茂密的植被,也是航運的樞紐,為今次合作建立更深刻的聯繫。

Jacopo Benassi在展覽帶來聲樂表演。
Jacopo Benassi即場進行塗鴉創作。
Jacopo Benassi在展覽帶來聲樂表演。
Jacopo Benassi即場進行塗鴉創作。
1 / 2

服裝猶如藝術品 重質不重量

Anest Collective與藝術的另一種連結,是他們對待衣服的方式。每個展示空間猶如畫廊,衣服則是藝術品。品牌希望穿著者感受到人手製作的溫度,每款衣服由意大利家族工坊人手製造,並限量生產。Gregory還會在衣服標籤加入人手刺繡的迷你畫作,並以號碼標示衣服的製造次序。

品牌服飾富有不少獨特面料與精緻細節。
品牌服飾富有不少獨特面料與精緻細節。
1 / 2
為求達到最高品質,創辦人與Gregory不時飛往意大利南部小鎮檢視製作過程。
為求達到最高品質,創辦人與Gregory不時飛往意大利南部小鎮檢視製作過程。
1 / 2

Gregory曾效力Bottega Veneta、Burberry與Chloé前創意總監Gabriela Hearst,這些經歷使他對鑽研布料充滿熱情。以「Act I」系列的「One Of A Kind Maddalena Coat」為例,設計靈感源自15世紀德國藝術家Gregor Erhart的Mary Magdalene雕像,Gregory形容她的長髮就如衣服一樣披在身上。為呈現她的頭髮質感,品牌使用奢華的馬海毛雙層設計,再將手工染色的鴕鳥羽毛縫入外套。

穿上「One Of A Kind Maddalena Coat」走動時,整件衣服的羽毛會輕輕搖曳,充滿靈動感。

穿上「One Of A Kind Maddalena Coat」走動時,整件衣服的羽毛會輕輕搖曳,充滿靈動感。

「Act II」中的直間恤衫,針線從間條中延伸出來,帶來輕盈飄逸的質感。
「Act II」中的直間恤衫,針線從間條中延伸出來,帶來輕盈飄逸的質感。
1 / 2

今次展覽還率先公開部分「Act III」單品,靈感源自於Gregory與Jacopo二人對定格畫面的迷戀。Gregory參照20年代至30年代的荷里活,即無聲電影的末代,並以首位美籍華人荷里活影星黃柳霜(Anna May Wong)為繆斯。為配合黑白電影的特質,Act III特意採用冷峻色調與金屬配飾,與上兩個系列的溫暖感覺構成對比。

率先公開的「Act III」單品。
率先公開的「Act III」單品。
1 / 2

中西合璧不止於表象

儘管Anest Collective的基地位於上海,但其文化底蘊來自世界各地。例如品牌與意大利工匠聯手製作穆拉諾 (Murano)玻璃蠟燭,由Marco Parmeggiani設計。蠟燭盤裝飾著迷宮圖案,靈感源自中國傳統中迷宮象徵的敬畏與神秘,以及威尼斯錯綜複雜的運河和小巷,自然、巧妙地呈現中西合璧的理念。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ANEST COLLECTIVE (@anestcollective)

被問及品牌未來會如何展現中國身分,Gregory希望有天能發掘中國的傳統工藝,並透過人性化的文化交流展現成果:「我不想被外界視為公關噱頭,如果不夠真誠,那麼這一切就失去意義。我不想僅是邀請一位藝術家創作一個圖案,然後把它印在裙子上。對我來說,這樣的合作並不夠深刻。我希望這一切是真實且人性化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