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rkin 手袋的傳奇故事

當《色慾都市 Sex and the City》中的 Samantha 拋下那句經典對白:「It’s not a bag. It’s a Birkin.」Hermès Birkin 手袋從此超越了時尚的界限,成為流行文化的重要象徵。作為終極的地位象徵,它曾被不少名人巨星加持,例如 Victoria Beckham、Kardashian 家族都熱愛收藏 Birkin。在蘇富比 2024 十大成交價最昂貴的 Hermès 手袋中,Birkin 更是與 Kelly 手袋平分秋色。誰想到如今價值 860 萬歐元的 Birkin 手袋,竟誕生自一個日常不過的對話?

原版 Birkin 手袋的傳奇故事大家可能聽過:1984年,英法雙籍的演員兼歌手 Jane Birkin 與 Hermès 時任行政總裁 Jean-Louis Dumas 在飛機上相遇。Jane Birkin 當時已是法式時尚 Icon,雖然生於英國,卻在 60 年代到法國發展後,以簡約的穿衣風格和瀟灑個性,成為法式女孩的代表人物。雖然她說自己不懂時尚,卻總能以最簡單的單品,穿出符合她個人特質的隨性感。白 T 恤、牛仔褲,還有她從市集買來的藤籃袋,成為她的經典穿搭標記。

1 / 2

當這位時尚女孩與 Hermès 時任 CEO Jean-Louis Dumas 相遇時,她隨口表達了對藤籃袋的不滿,並告訴 Dumas 她需要一個更大的手袋,隨手就在嘔吐袋上設計手袋雛形。結果,這款集實用性與優雅於一身的 Birkin 手袋誕生了。

除了這個饒有趣味的起源,原版 Birkin 手袋的傳奇之處,還有 Jane Birkin 留下的使用痕跡。如今被捧為珍品的 Birkin,在她手中卻只是一個平凡的手袋,她的黑色 Birkin 手袋總是塞滿物品和掛滿吊飾,包身有磨損痕跡、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及無國界醫生 Logo 貼紙造成的色差,還掛著指甲刀。充滿生活氣息之餘,也反映了她作為人道主義者的面貌,以及不跟從傳統的叛逆與堅定。

1 / 2

超越「奢侈品」定義的手袋

今次成功拍得原版 Birkin 手袋的 Valuence 集團,看重的不是手袋的商業價值,而是它承載的故事。Valuence 集團創辦人兼 CEO 嵜本晉輔(Shinsuke Sakimoto)認為,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的浪潮下,奢侈品的價值不應僅限於交易,更應體現在其文化和歷史的傳承上:「就我個人而言,我珍視物品背後的故事,並堅信豐富人生的關鍵不在於單純消費,而在於做出『有意義的選擇』。」

Valuence Holdings Inc. 於 2001 年在日本成立,集團以「為地球與人類實踐循環設計」(Circular Design for the Earth and Us)為企業宗旨,透過為舊物帶來新生,傳遞物品的價值與故事。Valuence 旗下業務涵蓋收購、 零售、拍賣、維修、房地產 、汽車、科技與體育,其中日本 Nanboya 和海外 ALLU 是主力收購二手手袋、鐘錶與首飾的品牌。隨著海外佈局推進,ALLU 亦在香港多區設立門店,以提升到店體驗與服務可及性。

嵜本晉輔認為,隨著消費者對「本質價值」和「永續性」的重視,二手奢侈品市場逐漸受到認可,尤其是 Gen Z 消費者更注重物品的故事和情感連結。隨著消費者對循環經濟與環保意識的提升,他們不再視正二手奢侈品為「舊貨」,而是承載新意義的文化與社會資產。

原版 Birkin 手袋正是「二手物品」變為「文化資產」的最佳例子。從 Valuence 的角度,這個手袋不但是一個奢侈品,更是 Jane Birkin 的個體精神與現代奢侈行業起源的獨特體現。嵜本晉輔深感這個手袋的價值與 Valuence 的理念產生共鳴,因此造就了拍下手袋的決定。

這個原版 Hermès Birkin 手袋日後將何去何從?Valuence 目前計劃舉行展覽,讓大眾透過了解它的起源,對自身生活方式進行反思。嵜本晉輔表示:「這場展覽試圖傳遞的並非『物品的價值』,而是『生活方式的價值』。將 Birkin 女士的精神資產傳承給下一代,正是我們的使命與責任。

在期待原版 Birkin 再與大家見面前,《Vogue》Hong Kong 向 Valuence 集團創辦人嵜本晉輔了解集團對這場成交的深刻見解。

專訪 Valuence 集團創辦人嵜本晉輔(Shinsuke Sakimoto)

VOGUE HK:是甚麼啟發你創立 Valuence Holdings?其使命如何體現你的個人價值觀?

SAKIMOTO:Valuence Holdings 的創立願景,根源於我們渴望打造一個能讓人真正專注生命中至關重要的事物的社會。我們一直高度重視「重新評估物品價值」的理念,致力為那些不再被需要的物品賦予新的意義與連結——這項信念正是我們事業的核心所在。

就我個人而言,我珍視物品背後的故事,並堅信豐富人生的關鍵不在於單純消費,而在於做出「有意義的選擇」。這份哲思直接體現於我們的企業宗旨:「為地球與人類實踐循環設計」(Circular Design for the Earth and Us)。當一件閒置的物品轉化為他人珍視之物時,它便使人們能夠重新發現何謂真正重要,並以此為重心生活。

在 Valuence,我們視自身的事業為這種「循環性」的具體實踐。身為企業家,能直接將這些價值觀與理念融入公司的願景與商業策略之中,對我而言既是深刻的喜悅,亦是一份沉重的責任。

VOGUE HK:Valuence 如何推動循環經濟?秉持此使命為何至關重要?

SAKIMOTO:Valuence 透過獨特模式推動循環經濟的實現——我們並非簡單處置閒置物品,而是搭建橋樑,將「不再需要」與「嶄新需求」精準地連結。我們的目標不僅在於讓商品流通,更在於珍視每件物品背後的獨特故事與真實價值,並將其傳承至新物主的手中。藉此,我們致力將「永續繁榮」(Sustainable Prosperity)的理念拓展至整個社會。  

當今世界正面臨大量消費的極限與資源枯竭的困境,我們深信「重用」(Reuse)絕非妥協之舉,而是一種嶄新且充滿覺知的財富形態。將此哲學推向全球,正是 Valuence 使命的核心所在;我們更視其為創造永續未來不可或缺的關鍵行動。

VOGUE HK:能否分享成功拍下 Hermès 原版 Birkin 手袋時的感想?

SAKIMOTO:這件作品並非只是奢侈品而已——我視其為時代精神的結晶,是無可替代的文化瑰寶。競投成功那刻固然欣喜若狂,但隨之湧現的是重若千鈞的責任:我們該如何將這件文化資產的價值回饋於社會?對 Valuence 而言,此次收購早已遠遠超越「物盡其用」(Reuse)的框架。我們視之為一個重要的契機,藉此引發一場更為深廣的社會思辨:「人生真正值得珍視之物究竟為何?」並將這份視野傳承予後世。

1 / 2

VOGUE HK:有甚麼推動 Valuence 收購初代 Hermès Birkin 手袋?它能如何反映企業核心價值與使命?

SAKIMOTO:此次收購,絕非僅為獲得稀有的奢侈品,Valuence 旨在守護這份「文化資產」並向社會開放地分享其價值。此決策源於我們推動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創造永續繁榮的核心使命。身為「循環設計企業」(Circular Design Company),我們透過精準地連結物品與需求者,為舊物帶來新生,以此促進商品流通與,傳遞物品的價值與故事。

我們所獲得的初代 Birkin 手袋,象徵著奢侈品所蘊含的文化與歷史價值。對我們而言,保存並傳承這份價值給下一代,正能真實體現我們的願景。展望未來,我們不會將這個手袋視為金融資產,而是將其視為一種文化遺產,在教育和公共環境中進行保育、展示和與公眾互動。Valuence 將繼續履行我們作為文化守門人的責任,並與志同道合的同行者和社區合作,建立更具永續性和有意義的未來。

VOGUE HK:有甚麼因素讓初代 Hermès Birkin 手袋如此獨特和值得收藏?

SAKIMOTO:這個原版手袋曾由 Jane Birkin 親自使用,這個手袋不僅僅是一件奢侈品——它是一個獨一無二、在全球具有重要性的文化遺產。當我們有機會獲得這件非凡的藝術品時,我們深感震撼。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責任感,要決定如何將其價值以最好的方式向社會分享。這個手袋體現的價值——自由、獨立,以及對「忠於自我」的深刻欣賞——與  Valuence 的「循環」和「可持續繁榮」的理念深深共鳴。這些共同的理想使我們堅信,擁有這個手袋具有真正的意義,這項投資非常值得。

VOGUE HK:如何劃分「二手物品」與「文化資產」?

SAKIMOTO:在 Valuence,我們認為「二手物品」與「文化資產」的區別,不僅在於物品本身的稀有性,還在於它所承載的故事、背景及社會意義。當一件物品反映了其時代的價值、個體的生活,或文化與社會的演變時,它便超越了對於消費品的單純定義,成為一件文化遺產。我們所獲得的原版 Birkin 手袋,正是 Jane Birkin 的生活、價值觀及現代奢侈行業起源的獨特體現。因此,我們不將這個包包視為待售的產品,而是視其為一項文化資產,應當加以保護並公開展示,以惠及社會——這是一份應傳承給未來世代的遺產。

VOGUE HK: 你認為消費者對二手奢侈品觀念轉變的原因是甚麼?

SAKIMOTO:近年來,消費者的價值觀已從大眾消費與追求全新商品,明顯地轉向更重視「本質價值」與「永續性」。我們認為,這種轉變正推動二手奢侈品市場重新獲得認可——也就是我們所稱的「前奢侈品」(pre-luxury)。尤其在 Z 世代中,人們越來越注重「真誠」與「敘事性」——他們更看重物品的前物主是誰,以及它承載了甚麼故事。這種趨勢反映出一種對「有意義的選擇」的渴望,希望消費選擇能與個人信念契合,而非僅僅為了擁有而擁有。

此外,隨著循環經濟與環保意識的提升,社會風氣也隨之改變:「物盡其用」(Reuse)不再被視為妥協,而是更精緻、更有意識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這些價值觀的演變,正從根本上改變消費者對二手奢侈品的看法——從過去單純視為「舊貨」,到如今視為承載新意義的文化與社會資產。

VOGUE HK: 身處奢侈品行業,在推動循環經濟的願景時,你遇到過哪些挑戰?你對循環經濟的未來樂觀嗎?

SAKIMOTO:在奢侈品行業推進循環經濟的關鍵挑戰之一,在於如何抱著尊重,與一級市場品牌所堅持的世界觀取得平衡——即奢侈品的原真性與價值應體現於「全新」狀態。我們充分認可並尊重這些品牌長期以來建立的歷史底蘊、工藝技術,以及對品質與稀有性的嚴格把控。這些價值不應被削弱,而是應該在我們建立互補模式的過程中被尊重與考慮。

與此同時,二手市場的擴張也帶來重大挑戰,例如需要建立強而有力的防偽措施、清晰的品質保證機制,以及應對跨境物流與法規框架的複雜性——這些部分在許多地區仍處於發展不足的狀態。

然而,消費者的價值觀正經歷顯著的轉變。越來越多人——尤其是 Z 世代——不再僅僅追求「全新」帶來的吸引力,轉而追求物品背後的故事、來源與永續性所蘊含的更深層價值。許多人開始思考:「這件物品的前物主是誰?」、「從更廣泛的視野看,這個物件有甚麼意義?」並希望自己的消費選擇能反映個人與社會價值。

我們認為,一級市場與二手市場未必需要對立;相反,它們可以協同合作,拓展並深化奢侈品的定義。在這個以「意義」與「永續性」為核心的新時代,「物盡其用」並非妥協,而是一種前瞻且合理型態的奢侈品——它既符合社會演進的價值觀,也為設計更永續的未來扮演關鍵角色。

VOGUE HK: Jane Birkin 本人秉持著「反權威」的價值觀,這往往與這個手袋的稀缺性及商業價值背道而馳。在展示這款創下拍賣紀錄的手袋時,你們希望為觀眾營造怎樣的體驗?她的理念會否成為策展過程中的考量因素?

SAKIMOTO: Jane Birkin 一生所體現的「自由」與「獨立之美」精神,與 Valuence 集團珍視的核心理念深度共鳴。在我們即將推出的文化傳承展覽中,這款手袋並非作為單純的奢侈品展出,而是一個文化載體,承載著這位非凡女性的生命哲學。比起強調其稀缺性,我們希望聚焦 Birkin 女士持續使用這款手袋的深層原因,探討其背後的思想脈絡與社會背景。透過這種敘事方式,我們期待引導觀者思考:「人生真正重要的追求是甚麼?」這場展覽試圖傳遞的並非「物品的價值」,而是「生活方式的價值」。將 Birkin 女士的精神資產傳承給下一代,正是我們的使命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