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 Yxhammarsgatan 以匿名方式經營,難免聯想到一代時裝大師 Martin Margiela,設計師無心仿效卻同樣歌頌時裝的本質應把重點聚焦在設計上。首次看見 Yxhammarsgatan 的設計必然會被突破規限的T恤和牛仔褲所吸引,本是日常生活中基本款式卻反客為主成為數碼印花的連身裙,微妙地顛覆本是理所當然的概念。就好像創立品牌的第一個系列靈感來自於《Janfamily – Plans for other days》,由一班才華洋溢的藝術家們聯合創作,將再平庸不過的日常細節注入他們的想像力,徹底改頭換面成為嶄新的姿態。

每個設計作品代表了我們生活中的不同小角色,給予我們更多的可能性,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Rachel Leung & Jason Wong/ Yxhammarsgatan

Rachel Leung & Jason Wong/ Yxhammarsgatan

Rachel Leung & Jason Wong/ Yxhammarsgatan

「我們花很多時間研究探索系列背後的概念和故事,相比之下衣服的外形和造工便是其次。」也許是這種跳脫傳統思維的想法造就出品牌獨特的風格。說到獨特,Yxhammarsgatan這個品牌名稱足以喚起大家的好奇心,原來這是 Rachel 和 Jason 在大學三年級時參加瑞典交流生計劃,學生宿舍坐落在 Yxhammarsgatan街道上。「我們想記錄那個時刻,感覺當時的自己在很多層面上來說是最自由的狀態。」

眼見這對時裝界最佳拍檔,早就以雙人組合方式在理工大學紡織設計系成為風雲人物,光是超現實主義設計的畢業作品便成功嶄露頭角。甚至共同實現彼此的夢想——創立自家品牌。「時裝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窗口,透過認識到不同大師的設計理念,了解到不同領域的知識,如建築、藝術、歷史和電影,可能這就是跟時裝開放的性質有關吧,為我們打開世界的窗口。」

《VOGUE》Hong Kong: 讀設計時為何選擇在冷門的瑞典交流?
R & J: 在 YouTube 看到The Swedish School of Textiles 畢業的作品,覺得很新鮮,而且課程內容很有趣,所以選擇了它。

《VOGUE》Hong Kong: 創意行業永遠讓人感覺到「隔籬飯香」,怎麼看香港時裝?
R & J: 其實香港有好多資源,例如布行、師傅、廠房等,對於研發一個時裝系列擁有絕對的先天優勢。可惜的是本地市場較窄,接受能力比較低,所以不容易賣出自己的設計。

《VOGUE》Hong Kong: 覺得香港時裝的特質是甚麼?
R & J: 實用,多樣性。

《VOGUE》Hong Kong: 這個系列剪裁拋開傳統服裝線條,能夠說明一下其特別之處?
R & J: 我們是從平面入手的,例如從一塊平面的布上開幾個洞,成為開口,令我們的身體可以穿進去,過程中通過了很多fitting和修改,再配上印花。

《VOGUE》Hong Kong: Yxhammarsgatan充滿實驗性和挑戰性的精神,怎麼平衡商業市場策略?
R & J: 我們嘗試推出不同的產品,例加可穿性更高的鞋子。

《VOGUE》Hong Kong: 建立品牌之後只有一個系列,在急速發展的香港市場選擇如此「佛系」經營,你們的生存之道是甚麼?
R & J: 品牌還在摸索階段,希望日後新系列可以膠囊系列的形式發佈,更專注一點但推出少一點款式。

《VOGUE》HK: 作為本地品牌的一顆新星,對本地時裝界有甚麼期望?
R & J: 希望本地的時裝店會更支持本地品牌,更加有不同新的品牌出現。

Photography: TMT
Text & Styling: Katherine Ho
Model: Kama Tam
Makeup Artist: Eddy Liu
Hair Stylist: Cooney Lai
Gaffer: Hsiao
Fashion Assistants: Foxla Chiu,
Talia Goodwin & Nicole Streun
Location: State Theatre


>> 立即訂閱電子書及紙本實體書click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