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ni正式宣布由Meryll Rogge出任品牌的創意總監。Meryll Rogge在新聞稿中表示:「「能夠加入我一直敬仰的Marni,
Meryll Rogge是一位來自比利時的設計師,她在Marc Jacobs身邊工作時培養了驚喜感與創意,並在加入Dries Van Noten擔任女裝設計主管後,磨練了對色彩的敏銳觸覺和對印花的欣賞能力。自2019年推出個人品牌後,Meryll Rogge已因其獨特的吊帶裙設計和華麗針織作品而受到矚目,當中包括男女皆宜的珠飾開襟毛衣。她所設計的燈籠褲成為名人熱捧的單品,而顧客則鍾情於她寬鬆剪裁的鬆緊腰卡其褲、解構風襯衫和具有運動感的時尚單品。
隨着Meryll Rogge的加入,Marni再次由女性領導。品牌創辦人Consuelo Gastiglioni於1994年創立了Marni,作為她丈夫Gianni Castiglioni皮草業務的延伸。(品牌名稱則取自她丈夫妹妹的小名。)她最初是想讓皮草變得不那麼老氣,然後才開始設計搭配皮草的服裝。正如Consuelo Gastiglioni在2013年接受《VOGUE》訪問時所說:「創作一個系列的過程非常直覺化······我只跟隨自己的喜好。」這種直觀、個人化且輕鬆的設計方式,正是品牌創辦人與Meryll Rogge之間的連結點。
與此同時,Meryll Rogge的獨特之處在於,她帶着比利時解構主義的傳統,卻賦予其輕盈的觸感。儘管她的版型設計充滿深思熟慮,但成品並非冷峻的概念化,而是充滿吸引力與趣味。
在Meryll Rogge為Marni帶來首個系列之前,以下是關於這位設計師的一切關鍵時刻。
時間軸
1984年
Meryll Rogge出生於比利時根特,自小夢想成為迪士尼插畫師。她在古希臘文課堂上偷偷畫裙子,被教授建議轉向設計行業發展。
2002-2004年
Meryll Rogge於納慕爾的聖母大學修讀法律。「我的父母其實不太贊成我學時裝設計,所以我們達成協議,讓我先完成兩年的法律學士課程,然後再按自己的意願走。」
2004年
Meryll Rogge修畢法律學士後,申請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但未被錄取,轉而修讀一年的基礎課程。
The 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 Antwerp
Photo: Michael Jacobs / Art in All of Us
2005-2008 年
Meryll Rogge入讀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本科課程。「我的老師是Walter Van Beirendonck,他完全活在跟Martin Margiela或Dries Van Noten不同的星球,但他們全都是同班同學。我從未感到過有人以地域或風格限制我們的創作自由。」
2008-2014年
Meryll Rogge獲得Marc Jacobs的暑期實習機會。「這曾是我最大的夢想,而夢想成真,至今仍讓我覺得難以置信。」原本計劃回學院修讀碩士課程的她,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兩個月被全職聘用。「在Marc那裏,你會學到關於布料的所有知識:布料如何垂墜、如何處理、收邊工藝、試身方法、應該關注的細……Marc Jacobs會把造型與選角分開處理,對我來說,那段時間真的是專注於服裝、系列、布料、紙樣師合作與溝通,全方位學習的機會。而且他每一季都會完全推翻上一季的概念——180度或甚至360度轉變,從來不會重複使用同樣的靈感或布料。永遠都是新的,一切都新,所以雖然極具挑戰,但也非常有趣,因為你無法依賴過去。」
2014-2018年
Meryll Rogge加入Dries Van Noten 「這感覺像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因為我將擔任女裝部主管,這是一個晉升。我在那裏待了四年。那真的很棒,我一直都和他密切合作。我們形影不離;早上七點辦公室安靜時,我們在他的辦公桌前,邊看着港口和船隻的景色,邊分配面料,這很酷。(與Dries合作)與和Marc合作完全相反。當時Dries是獨立經營,整個思維模式也截然不同——你需要更多妥協,考慮最終消費者,更注重穿著實用性。這些都是我從他身上學會的。而且系列規模也大得多,我們還參與選角、造型與時裝騷構想等範疇,讓我的視野進一步擴展。」
2019年
Meryll Rogge給自己放了一年的gap year。「當時我34歲,心想35就是現在或永不了。我不是辭職,而是很溫和地說:『我真的很想做點別的事。』而且我也想建立家庭。我與Clement——我現在的丈夫——當時剛認識,大家都很合拍,也都希望有小朋友。」
「在入讀Academy之前,其實已經有創立品牌的念頭……所以我休息了一年,好好思考方向,也趁機旅行了一下。(我也開始做顧問工作。)我會飛去紐約參與Marc的系列設計,同時也為 Dries工作。Dries的工作集中在系列初期,而Marc則是在最後階段,所以時間剛好錯開,兩邊也樂意配合。我連續做了兩季這樣的顧問工作。」
「我離開後,Dries把品牌售予Puig,他們想拓展香氛與美妝業務。Dries對我說:『我們也在做另一個項目,你有興趣幫忙顧問一下嗎?』我聽到很興奮,因為我喜歡涉足服裝以外的創作,這讓我從不同角度思考設計。至今我們仍保持合作,六、七年了,這真的是一個精彩的新領域。」
Meryll Rogge的工作室設於比利時小鎮Deinze,一間紅瓦白石的房子,四周被田野包圍。
2020年
Meryll Rogge品牌以2020秋冬系列正式面世。「我在2020年3月創立品牌,並於疫情爆發前兩星期在巴黎發布,真的很難忘。我們獲得35間零售商訂單,雖然工廠關閉,但我們成功重新談妥交貨時限。」
「Meryll Rogge一直着重視覺語言、選角、展場的整體氛圍,以及後續呈現。我們尤其關注物料與質感,並不斷挑戰印花的運用……我們作品中包含歷史元素,也有復古成分。」
品牌首次爆紅來自一件由Nordstrom發布的作品:她設計了一款「手套與長圍巾融合為一」的亮紅色絲緞配件。「可惜模特兒穿著藍色連身裙、擺出兩個紅手臂的姿勢有點奇怪,而且拍攝沒有拍到背面,結果網友開始說她像龍蝦,一度炒到瘋傳,品牌甚至要關掉評論區。但我看到留言笑翻了,真的覺得很棒。我覺得這才是設計的樂趣——讓人有反應,而第一季就做到這點,簡直太神奇。」
2021年
3月:談到2021秋冬系列,Meryll Rogge表示:「這一季的重點是物料展現的奢華感,也帶有復古的回溯。我試圖依據經典再創造屬於我們的詮釋。」
9月:為 2022春夏系列委託Jorn Olsthoorn創作 “All Talk” 嘴唇印花。「我們喜歡使用容易辨認的元素,這能讓人產生共鳴……亦能帶來安慰感,讓他們更易理解與接觸。」
2022年
2月:入圍2022 LVMH Prize準決賽名單。
3月:品牌首次登上巴黎時裝週官方日程。
9月:2023春夏系列中呈現與瑞士藝術家Beni Bischof合作的非賣品設計。
2023年
3月:擅於發掘獨特場地的Meryll Rogge,將2023秋冬系列時裝展選址設於凱旋門下的保齡球場。
10月:品牌首度採用傳統時裝展形式發布2024春夏系列,並推出天鵝標誌。「天鵝是我們品牌的象徵,因為它代表優雅、永恆、個性與獨立,也呼應我們的比利時背景。」Meryll Rogge表示。
11月:其作品被收錄於安特衛普MoMu時尚博物館的《Echo》展覽中。
2024年
3月:為慶祝品牌成立4周年,Meryll Rogge在巴黎杜培瑞高等應用藝術學院地下室的儲物櫃間舉辦了一場時裝展及派對,場地富有實驗性與創意,為活動增添趣味。
5月:與伴侶於西班牙Cadaqués(Salvador Dalí的家鄉)舉辦婚禮。Meryll Rogge為婚禮設計了四款禮服,這些設計在她的2025春夏系列中得以延續與創新。
6月:與藝術家Beni Bischof合作,在安特衛普的MoMu推出名為“Do Nothing Club”的裝置藝術展覽,展示她跨界結合藝術與時尚的能力。
7月:入圍ANDAM大獎決賽,進一步奠定其國際時尚地位。
9月:Meryll Rogge在接受《VOGUE BUSINESS》訪問中談到其品牌顧問工作時表示:「謙虛地說,我認為自己不僅能為自己的品牌提供願景,也非常擅長從其他品牌的角度思考。我善於捕捉品牌的DNA和核心價值,並將我的想法融入其中,創造出新穎且有趣的成果。」
11月:獲提名2025年Woolmark Prize,同時榮獲比利時時尚大獎「年度設計師獎」,成為業界的焦點人物。
2025年
1月:與Sarah Allsop合作推出針織及生活方式品牌B. B. Wallace,進一步擴展她的設計領域。
2月:包括Chloë Sevigny在內的多位一線明星穿著品牌標誌性的燈籠褲,令品牌知名度進一步提升。
3月:Meryll Rogge表示:「目前我們的團隊全由女性組成,我們每天都穿著自己的設計,這既是對品牌的承諾,也是對我們設計理念的實踐。」
4月:與國際知名設計品牌Vitra合作推出聯乘系列,探索設計多元化的可能性。
6月:榮獲ANDAM大獎最高榮譽,成為比利時時尚界的驕傲。
7 月:Meryll Rogge被正式任命為Marni的新任創意總監,這標誌着品牌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設計時代。
雙面針織開襟衫是B.B. Wallace的起點。
Photo: Alessandro Garofalo / Courtesy of Meryll Rogge
原文轉載自美國版《VOGUE》
Editor
Laird Borrelli-Perss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