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都》電影的描述好像已說明了整個故事由來:「婚姻」一直被描繪為愛情的大團圓結局,三十開外的女性除了結婚生子,似乎沒有出路。電影以太子的平民化婚慶聖地金都商場為背景,三十多歲的婚紗店員為了應付男友催婚,逼於處理早年為錢假結婚的爛攤子。每天都離不開婚嫁話題的她,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路向?

由小至今住在聯合廣場樓上的32歲女導演黃綺琳,一直對金都商場有情意結。原本想把金都有趣的結構拍成電影,後來主力寫婚姻。從女性角度出發的電影,說中了不少香港女生的無形壓力。由鄧麗欣飾演的女主角阿芳,是一名在金都商場工作的女士,她與婚紗攝影師Edward同居,受到男友母親催婚,迫使她反思結婚的意義。

鄧麗欣在整套電影中愁容滿面,道出了都市女性的失落。

鄧麗欣在整套電影中愁容滿面,道出了都市女性的失落。

故事發生在平常不過的一日,剛取了乾洗衣物的女主角阿芳經過店鋪看到一隻反了肚的水龜在掙扎,因此提醒店主,店主最終錯賣了另一隻的水龜給她,雖然並不是她原本指的那隻,但是她依然接受,可見港女對「命運」及「緣份」全單照收的性格。

除此之外,生活範圍只在太子的阿芳,因男友叫Edward,還浪漫地幻想他就是自己的Prince Edward(太子的英文名字)。即使日後在金都商場試裙掛,她沒有主見,一切聽從奶奶意見,道出了港女的一大特徵。

故事從阿芳處理假結婚引致的爛攤子開始醒覺,她追問結婚的意義,想脫離自己的既有生活,尋找自己的可能性。故事拍攝手法平實,但鏡頭內有多個隱喻,這是低成本製作所逼使的潛能。鄧麗欣一人撐起整套電影,讓人更佩服她的演技,一向拍開愛情小品的她,證明了自己不是一味兒甚麼事都情情塔塔的女演員。

對基層觀察入微的她,懂得利用阿芳這個角色刻畫香港女性的矛盾,面對麻木的生活,累積的不滿成為了尋找自由的動力。雖然阿芳沒有像《金閣寺》的主角般火燒寺廟,但是她卻一把火燒盡了自己的過去。

電影中淡淡然的悲從中來,不少金句如「如果我與一名不愛的人結婚,會否也是種『假結婚』?」「假如你不是事業有成或同性戀,不結婚便會換來指手劃腳?」「你要記住,日後你嫁不出是你個性的問題!」「你假結婚賺了多少錢?我現在寫支票給你好不好」這些句子是我們日常生活會遇到的刻薄對話,但放在銀幕上,才會了解這些傷害有多深。

我們的人生經常被人安排及設定甚麼年齡該做些甚麼,最終迷失自己,這個循環已是老生常談。因此,《金都》像給港女的一封情書,提醒你別要為結婚,買樓煩惱。尤其人生在世,各有對幸福自有定義。假如你認為結婚只會墮進五里霧,結婚這項儀式並不會讓你更清晰地看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