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電影的關係如同家人般相互影響、相互理解,沒有人比 Eadweard Muybridge 更了解當中剪不斷理還亂的奧妙。十九世紀是作為攝影師先驅的 Eadweard 透過拍攝無數個動態瞬間,而發明流動性影像的放映機 Zoöpraxiscope,也就是電影的前身,同時也創作出聞名於世的攝影作品 “The Horse in Motion” (1878)。後來也成為 Thomas Edison 和 William Kennedy Dickson 所主導《Kinetoscope》電影的靈感來源。可見藝術美學,特別是平面如攝影、繪畫對電影設計有着深遠而密切的影響,下面讓人熟悉的電影同樣受到著名攝影師、藝術家的影響,從中獲取靈感。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以獨特視覺效果為名的導演  Wes Anderson ,當中馳名世界的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2014) 是一部黑色幽默的電影,以古老小說的形式展示出「戲中戲」的夢幻虛構世界,色彩斑斕的色調構圖強烈地對比出無比真實的世界;當中以黑白色講述的殘酷的歷史之時,無疑是對人性黑暗的展現等。這一切的一切都在美國 Library of Congress 內一系列的手工染色旅行明信片中得到靈感,難怪 Wes 的電影都充滿着工整細膩的美感。

《阿飛正傳》

大家都為之熟悉的《阿飛正傳》充斥着王家衛導演的電影美學,至今仍然對香港攝影師們影響深遠。但話說回來,這電影講述1960年代香港的主觀愛情故事,而畫面拋棄傳統老套的黑白色調,反而取材自著名畫家 Edward Hopper 的畫風,電影中着色灰舊沉實,營造出復古又寫實的故事畫面。這手法如同 Edward 畫中沒有方向的光源一樣,因此整體效果都充滿繪畫般「平扁」效果。

《Her》

《Her》 由 Spike Jonze 執導,講述中年離婚男子 Theodore Twombly 扮演的 Joaquin Phoenix 愛上虛擬世界的女「助手」Samantha 由 Scarlett Johansson 聲演,展開一段人工智能進化的愛情故事。電影的畫面以柔和的色調及燈光具體地演繹出這段如幻似真的愛情,這視覺效果的靈感來自於人像攝影師 Todd Hido的 “Untitle #2653” (2000),相中一頭金髮女子背對鏡頭,影像夢幻與朦朧的森林背景相映成趣,這畫面讓 Spike 難以忘記,因此把這份感覺成為電影中的氛圍,也為他奪下2014年的奧斯卡獎項。

《月亮喜歡藍》

曾獲得2016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月亮喜歡藍》,故事講述同性戀者 Chiron 一生,分別童年、少年及青年三個年齡層演繹 Chiron 的成長過程,也成為電影敘述故事的脈絡走向。為了呈現出完美的電影畫面,導演 Barry Jenkins 和電影指導 James Laxton 都受到美國攝影師 Earlie Hudnall 和荷蘭攝影師 Viviane Sassen 的影響,因此電影畫面展現出1970年代的風格。雖然電影着色都偏向冷色色調,看起來卻無比的現實又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