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 EDITECTURE 而言,可持續設計意味着優先考慮環境健康、社會公平和經濟可行性的產品、建築和系統,因此工作室在設計過程中會盡可能減少浪費,降低對材料和資源的消耗,並優先使用可再生資源。此外,EDITECTURE 亦強調社會公平,確保設計能為用戶與社區帶來益處,同時考慮未來世代的需求,致力建立更具循環性的未來設計。「設計應該讓我們能夠回饋社區,而不僅僅是關注商業的關鍵績效指標(KPI)。」工作室透過遵循這些原則,創造出兼具功能與美學,且對地球和社會有益的解決方案。
有別於大多數工作室,EDITECTURE 涉足不同設計學科,他們希望透過通過各種環保倡議,在香港的可持續未來中發揮關鍵作用。工作室過去便曾實踐創新且別具意義的項目 HOMEDIT,通過結合 Edit Academy 學童的可持續性工藝作品,為露宿者社區設計實用的移動住宅,利用設計與教育的力量回饋本地社區。
EDITECTURE 通過工作坊、展覽和公共宣傳,鼓勵大眾了解並實踐對永續生活,「我們希望通過專注於這些領域,繼續創造既美觀又環保的設計,循序漸進地讓香港成為一個可持續城市,並為我們星球的循環經濟作出貢獻。」除了社區活動,工作室也經常與不同品牌進行跨界合作,為不同品牌量身打造獨一無二的社區活動,成為商業世界與社會之間的橋梁。
BRIDGING THE GAP
同時平衡美學吸引力與環境責任絕不容易,而 EDITECTURE 也無可避免地面臨着現實挑戰。「研究和開發過程需要潛在的額外成本,以在實際和美學上達到良好的質量標準。我們希望為客戶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價格,使其從客戶的角度來看更具可行性。」但工作室也意識到,消費者對美觀與環保需求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脫節,所以相比起傳統設計,EDITECTURE 必須在項目設計的前後階段付出更多的努力,加強與客戶的溝通,期望以新穎獨特的作品爭取更多的理解和欣賞,以繼續履行品牌初衷。
通過獨特的設計理念與多面向的參與方式, EDITECTURE 在香港可持續性的未來扮演着重要角色。他們相信,無論是創新設計、社區活動或教育宣傳,每一步努力都能為地球永續發展作出貢獻,以自身力量證明可持續性不僅是一種設計理念,更是一種社會責任與生活方式。
Editor
Peggie KeiCredit
Photo courtesy of EDITEC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