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泊淚》場域特定裝置作品以日常物件連結威尼斯的韻味,讓大家感受時光的流逝與變遷, 以及日常生活的細微瞬間。

《天時泊淚》場域特定裝置作品以日常物件連結威尼斯的韻味,讓大家感受時光的流逝與變遷, 以及日常生活的細微瞬間。

「浪漫水都」威尼斯承載了文藝復興的底蘊、港口的繁華,孕育出以色彩多變、情感深邃見稱的威尼斯畫派。今次香港藝術館再度與意大利烏菲茲美術館合作,帶來最新展覽「提香與文藝復興威尼斯畫派─ ─烏菲茲美術館珍藏展」,聚焦被稱為「群星中的太陽」、當時地位最崇高的藝術家提香(Titian),以及一系列威尼斯畫派藝術家的細膩作品和部分首次公開的藏品,更邀請兩位香港藝術家梁志和與陳鈞樂創作全新藝術作品,構成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之旅。而我們特意邀得梁志和與讀者分享有關是次創作的點滴。

香港藝術家梁志和創作的大型藝術裝置《天時泊淚》,搜羅多件威尼斯老式玻璃燈飾,彷彿構成一個巨型燈飾,配上於威尼斯錄製的音效,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將思緒帶到威尼斯穆拉諾碼頭。對於構想作品主題及靈感,梁志和解釋:「最開始我看了展覽的主題及展品名單,回憶起當年在學校讀藝術史的時候,關於藝術家 Titian 以及 Tintoretto 的內容。對威尼斯的印象很多都是風景繪畫,與今次不同。今次展覽作品的年代比較久遠,是十六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我便開始思考,可不可以做一些東西,未必是一個對話,但可能是一個回應?」

是次展覽將展出著名藝術家提香與一系列威尼斯畫派的作品。

是次展覽將展出著名藝術家提香與一系列威尼斯畫派的作品。

「我在想,作為一個遊客,作為一個很遙遠的人,我們印象中的威尼斯是甚麼?」在搜尋靈感的同時,梁志和也提到今次展覽中很多畫作均來自一些很有社會地位的權貴,「所以我想做一個關於威尼斯日常生活及風景的作品,於是便開始搜尋材料。」

《天時泊淚》裝置作品最主要的材料,便是藝術家搜羅而來的威尼斯玻璃燈飾。位於威尼斯主島北部的穆拉諾島,以生產玻璃製品而聞名於世,而作品中的威尼斯玻璃燈飾便曾於 19 世紀末 到 20 世紀 70 年代,在意大利的各個家庭和場所被使用。「提及威尼斯,我就很難不想起這個穆拉諾島玻璃。當然,它是一個很漂亮的工藝品,同時它都是一些很實用的器具,和人有密切關係。在現代社會每家每戶都有燈,即使在電力發明之前也會點蠟燭,所以這些玻璃和日常生活很密切。」

多幅經典提香畫作將於展覽中向公眾展示。

多幅經典提香畫作將於展覽中向公眾展示。

曾經在意大利修讀攝影文化課程,對梁志和來說,威尼斯不再是純粹的旅遊景點,故地重遊還包含了重新探索過往的經歷及記憶。「第一次去穆拉諾島是 1995 年,差不多 30 年前,今次是我第二次去,其實是沒有記憶的,所以特別好奇,很想記得我曾經看過甚麼?今次逗留了一個月,看到很多日常生活的東西,所以我覺得對於事物的觀感其實需要一些時間累積。故地重遊,可能想看些所謂新的東西,但同時亦是重新整理自己的記憶。」

梁志和在九月特別回到威尼斯為作品錄音,雖然選址穆拉諾島,卻特別挑選遠離主要遊客路線的外島進行,效果充滿生活質感。「沒有想過效果比我想像中更好,原本很純粹只是要記錄水聲,但去到便將快艇駛過的聲音、有人在我後面走過的聲音、以至於人聲、雀聲、狗聲、直升機聲,甚至維修的聲音都錄下來,就是這種生活質感令整個作品更為豐富。」這些充滿生活質感的音效,與充滿日常生活痕跡的老式玻璃燈結合,不只是歷史或藝術品的展示,更承載着以往和現在的經驗與記憶。

本地視覺藝術家梁志和。

本地視覺藝術家梁志和。

整件作品的訊息很豐富,「不過我覺得比較重要的是讓觀眾花一些時間去留心細節,因為這個作品是關於生活,其實就是生活上的細節。有趣的是,藝術家雖然會有很個人的想法,但他人其實也可以在不同的層面去解讀你的作品。」例如聯想到香港的情況,或許大家會與梁志和有相似的感慨:「我選擇的燈都有一百年歷史,百多年的燈在香港未必那麼常見,然而,其他社會舊的東西可以不斷轉售和重用。 」

藝術家梁志和搜羅的威尼斯玻璃燈飾滿載歷史故事,喚起觀者對過去的回憶 和對文化傳承的思考。

藝術家梁志和搜羅的威尼斯玻璃燈飾滿載歷史故事,喚起觀者對過去的回憶 和對文化傳承的思考。

《VOGUE》HK:一句話形容自己
梁志和:會好好對眼前的東西作出反應,保持敏感度。

《VOGUE》HK:一句話形容今次合作
梁志和:很暢快。如果沒有了藝術館的同事,沒有了我們的製作人,真的很難做得到。

《VOGUE》HK:一句話形容香港藝術館
梁志和:要好好發揮。

這些擁有過百年歷年的燈飾,側面描寫意大利的人文藝術歷史發展。

這些擁有過百年歷年的燈飾,側面描寫意大利的人文藝術歷史發展。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提香與文藝復興威尼斯畫派── 烏菲茲美術館珍藏展」
日期:即日至 2024 年 2 月 28 日
詳情:hk.art.museum

Photography: Eugene Chan
Text: Karma Ch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