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 of Hope
「對我來說,這是一種安靜的激進主義。」Jonathan Anderson 在其 Dior 首場男裝展後說道,而他在 Dior 的女裝首展將在 10 月舉行。如今這個世代,激進主義或許正是能夠令人振奮的表達。時尚行業裏,無數聲音此起彼落,而更迭更是頻繁,單是在一個季度,我們看到很多新上任的面孔和他們的作品,即將到來的 9 月和 10 月更是集中爆發,有十幾位設計師首度亮相。變化悄然發生,我們似乎正在進入一個新時代,縱然未知將走往何方。
比利時設計師 Glenn Martens 為 Maison Margiela 帶來的秋冬高訂系列,可以說是整個高級訂製周最矚目的一場大騷。所有人將目光放在這位繼任者(在執掌品牌 10 年的 John Galliano 之後)所創造的新作,而他到底是不負眾望。「我需要賦予 Margiela 新的時代。」OTB 主席 Renzo Rosso 在《Vogue Business》最新一篇訪問中說到,「Margiela 在 Martin 和 John 的帶領下發展得非常好。現在我們將它帶到現代世界——一個所有事物不斷被複製、(看起來)都相同的世界。」
這可能正是現實,而人們需要一點看起來不一樣的東西。對品牌而言,新的創意總監來到,新的時尚偶像出現,他們成為了推動變化(甚至是推高業績)的動力。世界的運轉向來是如此,需要不斷開啟新的輪轉——儘管目前仍在變化的態勢之中。「我認為我們不會回到整個『有趣的服裝』想法。Martin 在做甚麼不再是我可以做的事情。我們最終進入了一個更淺薄和膚淺的時代。」Glenn 在騷前專訪中表示。這可能也是所有新任設計師所面對的挑戰,而他的作品緊貼我們現今所生活的世界,「這是爆炸性的,而且聲音很大。但也許這正是世界所需要的。」Renzo Rosso 如此評價。
而在高級訂製服周前夕,Michael Rider 交出他在 Celine 的第一張成績表,這場在品牌總部舉行的男女裝騷廣受好評。他之前在 Celine 擔任成衣設計總監長達 10 年之久,期間跨越 Phoebe Philo 的任期,並在 Polo Ralph Lauren 任職 6 年後接替 Hedi Slimane,去年 10 月被任命為創意總監。從幕後走到前面,他的同行 Jonathan Anderson、Raf Simons 在時裝展現場見證了這一次充滿情懷的「回歸」之旅。除了舉辦一場時裝騷,新上任的設計師之中不乏透過 lookbook 或名人造型率先進行設計發表。Jil Sander 在 Lucie 和 Luke Meier 離開後委任了新任創意總監——一個不太為人熟悉的名字Simone Bellotti,他在距離首展前兩個月發布了一個即興的音樂企劃,提前宣告了新的視覺和設計(模特兒在 MV 裏所穿的)。
DARING NEW VISIONS
實際上,設計師的流動與更替自去年起變得更加頻繁,幾乎是大洗牌——CHANEL 由 Matthieu Blazy(12月)接棒、Louise Trotter 接任 Bottega Veneta(12月)、Dries Van Noten 任命 Julian Klausner(12月) 、Givenchy 迎來 Sarah Burton(9月)、Haider Ackermann 接手 Tom Ford(9月)、Alessandro Michele 入主 Valentino(3月)等。這股「變量」一直延續至今年,Pierpaolo Piccioli 掌舵 Balenciaga(5月)、Loewe 由 Jack McCollough 與 Lazaro Hernandez 接班(3月)、Versace 交棒 Dario Vitale(3月)⋯⋯Calvin Klein、Mugler、Marni 等品牌亦相繼換帥,當中不少是新面孔。這一年,隨着「創意總監變動潮」誕生不可盡數的首展系列,這場「大輪換」的結果,是引致 2025 年成為當代時尚界重要的轉折點。
Heuritech 時尚策劃經理 Noémie Voyer 表示時尚與奢華產業正步入新常態,「這是由奢侈品疲勞、經濟不確定性以及消費者期望的演變所塑造。Bain & Company 與 Altagamma 的最新報告預測,2025 年奢侈品銷售額將下降 2% 至 5%,這是 15 年來首次出現的重大放緩(疫情期間除外)。」她解釋道,「這段冷卻期反映了更廣泛的文化轉變,尤其是 Z 世代,開始挑戰傳統的價格、獨特性與價值觀念。」
所以這又浮現一個有趣的思考:當品牌選擇新設計師來重新詮釋其傳統,真的能帶來新視角嗎?「絕對可以——而這一切始於尊重。」發掘推廣了不少品牌的公關公司創始人 Lucien Pagès 在我們的電郵訪問中提出,「理想的候選人會尊重品牌的傳統,同時擁有前瞻性的視野。就像一隻腳站在過去,另一隻腳邁向未來。」他形容這些創意人才突出的特質,「對傳統的深刻敬意、清晰的未來創意藍圖,以及說服利益相關者相信他們的願景是正確方向的韌性。」但持續且短間隙的「換主」,其實背後蘊藏一個問題,是否亦在削弱時裝設計師長遠與深刻的影響力?無論是他們上任後對設計改頭換面,或是在任時期的美學創意輸出,一切很可能在他們離開品牌後被隱去。
「我清晰地記得 Anthony Vaccarello 在 Saint Laurent 的首場騷於 Bellechasse 街登場的時刻。」Lucien 和我們分享了對於自己最難忘、最意義深刻的首展,「懸掛在天橋上方的巨大 YSL 標誌堪稱神來之筆,而 Jane Birkin 帶着女兒 Charlotte 和 Lou 的現身支持,更讓這場騷顯得格外動人。我在 Yves Saint Laurent 時期開啟職業生涯,因此當晚 Pierre Bergé 邀請我到後台時,我感覺自己彷彿完成了一個輪迴。」
此外,他認為具「變革性」的還有 Alessandro Michele 入主 Gucci 的時刻,「他將許多人眼中保守的品牌轉變為社交媒體上的強勢存在,透過層次豐富的故事敘述和折衷的風格為品牌注入新活力。」他繼續回憶道,「Demna 在 Balenciaga 的首展——他解構的輪廓與顛覆性的街頭風格影響,重新定義了這個品牌的精髓,並樹立了新的標竿。Jonathan Anderson 的首場騷也備受期待——他為 Loewe 帶來了一個犀利且藝術的視角,兼具前衛與商業吸引力。之後他逐步建立自己的社群,將品牌打造成超級巨擘。」
因此值得深思的是,如今品牌留給新任設計師去證明自己的時間,可以多久?這無形也加劇了他們第一場騷的重要性,「過去,設計師有充裕的時間透過多個季度來逐步實現他們的願景。如今,全球即時通訊意味着即使是首場騷,也必須立即傳達出大膽的方向與品牌的傳統。」Lucien 坦言,「行業的急躁是真實存在的。我的角色是幫助在這種緊迫感與連貫性之間取得平衡:確保新的敘事既符合品牌的真實性,又能體現創意總監的個人風格,同時還需與商業現實保持一致。」
「許多首展系列都着重於重塑品牌 DNA。」Noémie 以在去年發布首展的設計師 Chemena Kamali 為例,「Chemena Kamali 在 Chloé 2024 秋冬系列中,並沒有徹底顛覆品牌風格,而是以現代手法詮釋了波希米亞風情,透過極致飄逸的長廓形和觸感柔軟的設計,呼應了 Chloé 在 70 年代的精髓。」
然而,她也道出了一個事實:「時尚產業最近的變動再次凸顯了性別失衡問題的根深蒂固。儘管像 Dior 的 Maria Grazia Chiuri 和 Chanel 的 Virginie Viard 曾身居奢侈時尚界最具影響力的職位,但兩人都在 2025 年離職,而接替者或被猜測的繼任者卻都是男性。值得一提的是,在 Maria Grazia Chiuri 的領導下,Dior 憑藉其女性主義願景以及與女性藝術家的合作,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不妨統計下這些新任創意總監中,有多少是女性?「這些離職事件充分說明了一個問題:即使女性爬到頂峰,她們離職後,繼任者往往不是其他女性,而是男性設計師的再度回歸。
同時,像 Cecilie Bahnsen 或 Marine Serre 這樣的後起之秀雖然持續獲得好評,但卻很少能真正掌舵產業內最大的品牌。」她補充道,「因此,儘管女性在時尚界確實擁有可見度、受到讚揚並取得商業成功,但在機構層面的創意權力仍然主要由男性主導。這個體系已經學會了如何談論『代表性』,卻較少學會如何在最高層級維持這種代表性。」
SHIFTING CURRENTS
與此同時,社交媒體、網絡普及,令每位設計師的步伐都在加快。創造更多的內容、更多的合作、更多的流行趨勢,也代表了更多靈感與壓力,背負更重的擔子。在這充斥着眾多首度發表的一年中,設計師的謝幕系列自然也在這種變化中舉足輕重,離開 Balenciaga 轉到 Gucci 的 Demna 便是其中之一。告別縱然傷感,但無可否認,比起懷念淡出視線的人或是前塵往事,人們更多表現出對繼任設計師的關注——因為新改變意味着新希望——並迫切地需要在他們的第一場騷中體現出。
「大家都在談論 Jonathan Anderson 在 Dior 的首展和 Matthieu Blazy 在 Chanel 的首次亮相。個人而言,我也非常期待 Duran Lantink 為 Jean Paul Gaultier 帶來的視野——其成衣系列的重新推出無疑會成為一大亮點。」Lucien 透露自己特別期待的發表,同時也對於與擁有新方向的品牌合作感到興奮:「我喜歡重新思考我們的工作方式,因此每一次改變都是機會,讓我們在這個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找到更有影響力的溝通方式。改變可能令人畏懼,但我們是懷抱熱情還是猶豫不決,完全取決於自己——而我個人則樂於接受挑戰。」
「這一季,各大品牌迎來了一批新生代設計師,他們精通數碼敘事與影像創作,預示着展場與社交媒體上將上演一場精彩的創意『對決』。更廣泛地說,奢侈品行業正在重新審視其存在的意義:在我看來,品牌要想保持影響力,就必須扎根於文化與真實性,將傳統與當代價值觀交織在一起。」 Lucien 分享道。而在 Noémie 的趨勢分析中,她認為人工智能(AI)和演算法在時尚產業每個層面帶來變革,「這個曾經主要憑藉直覺和趨勢驅動的行業,正變得愈來愈依賴數據。品牌們正努力應對一個充滿複雜性、高速變化和消費者行為不斷轉變的市場。」
那麼究竟當今時尚界需要怎樣的 game changers?我們又該期待甚麼? 如 Lucien 在訪問最後所說:「真正的 game changers 純粹是情感。我希望被感動、被挑戰、被驚喜——這就是我們在這裏的原因。在無盡的潮流中,真正能觸動我們內心的創意才是我們最終追求的。」
Editor
Hiu Kwan FungCredit
Photo courtesy of Getty Images, Maison Margiela, Cel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