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Fit Check”訪問、Hip Hop 文化的趣聞、與的士司機的溫馨對話,這些原創內容都能從 Nicole 的 Instagram 中找到。成為全職內容創作者兩年多,Nicole 已成一個熟悉的存在。除了標誌性的一頭捲髮和粗眼線,她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始終如一:「我仍然保持童真的心態,進入新環境時會像小時候一樣說『嘿,Hello!』這種純粹的好奇心驅使我去探索。拍攝“Fit Check”時,我真的想了解那個人,之後還會結為朋友。」她自稱為「流行文化速遞員」,在每個影片背後卻費盡心神,她形容自己用“Nerd”的方式做內容,不介意報道小眾音樂,不隨波逐流地討論八卦。她喜歡從書本和深度訪談吸收資訊,例如 Wu-Tang Clan 領導 RZA 撰寫的《The Wu-Tang Manual》及記者 Nardwuar 的獨特採訪風格。

Top, necklace, bracelet and shoes, all Marc Jacobs.

Top, necklace, bracelet and shoes, all Marc Jacobs.

Nicole 希望傳遞正向的能量與價值觀,並不僅限於熒幕。比起建立人設,她更希望保持率真:「我注意到一些創作者有特定形象,但我希望打破這種界限,讓線上與線下保持一致。」這份堅持影響了她遇見的人和合作品牌,探索連結觀眾的新方式:「例如有次和 Uniqlo 合作,他們過去通常不找有紋身的人,那次卻破戒了,因為他們認為我的風格非常適合。這讓我感受到,透過這樣的合作可以打破一些固有界限,展示多樣性。」社交媒體不斷變化,但推動 Nicole 的,始終是她對好玩事物的熱愛和對人的好奇心,這種心態讓她持續散發感染他人的活力。

Top, necklace and bracelet, all Marc Jacobs.

Top, necklace and bracelet, all Marc Jacobs.

專訪內容創作者 Nicole Law

VOGUE HK:最近你在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擔任兼職教師,可以分享你在課堂教授的內容嗎?

NICOLE:我任教的部門是時尚媒體設計(Fashion Media Design)。這個課程過去聚焦於編輯工作,比如雜誌製作和造型師的角色。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越來越多人自己創作內容,因此我現在要教授的課程是時尚 Vlogging。我會和學生做不同內容創作者的個案分析,跟他們分享有甚麼類型的影片可以拍,例如 Mix and Match、介紹二手店、趨勢分析等。我拍過很多對著鏡頭分析的影片,即使我覺得自己對內容創作有些”Nerd”,但這些作品是為了讓自己開心,傳達我想表達的訊息。除了時尚,我也涉獵音樂,我分享一些並非香港主流喜好的音樂風格,香港的音樂話題大多集中在「誰和誰分手」,但我更想談論一些我喜歡的事,例如 Hip Hop 和較小眾的音樂。我的目標並不是迎合市場,而是為了自己開心。

VOGUE HK:從你的影片中可見,互動是一個重要元素,為甚麼你重視互動?

NICOLE:我認為,首先最重要的是好奇心。無論是拍攝“Fit Check”還是隨意聊天,我的內容多是源自於我對事物或人的好奇。我仍然保持著某種童真的心態,進入新環境時會像小時候一樣打招呼,比如說「嘿,Hello!」這種純粹的好奇心驅使我去探索,比如在”Fit Check”影片中,我真的很想了解那個人。我做”Fit Check”的人,通常之後都會成為朋友,直到現在仍然保持聯繫。

我非常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我的想法是希望在線上和線下之間建立連結。我的訪問內容其實都是在現實中發生的,我只是將這些瞬間記錄下來,放到網上讓大家看到。此外,我注意到一些創作者有特定形象,但我希望打破這種界限。我希望讓線上與線下保持一致,讓大家看到影片中的 Nicole,實際上她在生活中也是這樣的人。

VOGUE HK:你為何會與 “Fit Check” 的拍攝對象成為朋友?

NICOLE:我並不是出於想做朋友的動機,而是希望更深入了解這個人。其實,他的衣著本身就是一種自我表達。我接觸過的人都有獨特的表達方式,他們總是勇於嘗試獨具個性的服裝,這讓我非常好奇。有人提過他的衣服是母親從大丸百貨(香港首間日資百貨公司)購入,有些男生則穿著非常女性化的服裝,讓我感到有趣。這種好奇心驅使我提出各種問題,創作一些介紹性內容。

VOGUE HK:平日你如何涉獵與 Hip Hop 文化有關的資訊?

NICOLE:如果說 Hip Hop,Wu-Tang Clan 是一個非常經典的 90 年代 Hip Hop 組合,我甚至收藏了他們的書籍。其中一本是 RZA 寫的《The Wu-Tang Manual》,裏面深入解析了他們的哲學和穿衣風格。例如書中提到,無論你多胖多瘦,「Wu Wear」的尺寸都是 32 吋腰圍,並且一定要穿 Timberland 或 Wallabees。這些我都非常感興趣,我覺得書本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資源。

此外,我喜歡閱讀一些深入的文章,特別是雜誌上的訪談,比如我喜歡的藝術家在《Interview Magazine》的封面故事。我也非常欣賞 Nardwuar,他的訪談深入且有趣,他完全體現到身為獨特人物,同時是媒體身份的採訪格式。最早期的訪談中,當時可能沒有人認識他的風格,甚至有人嘲笑他,但最驚人的地方在於他堅持了十多年,證明了自己獨特的定位。這樣的堅持是非常珍貴的。

VOGUE HK:對你而言,內容創作有甚麼意義?

NICOLE:對我來說是表達自己,和分享我對世界的看法和價值觀。我如何看待這個城市的各種事物,最終都體現為一種表現和分享。例如,在某些內容中,即使我抽離了時裝或音樂的主題,我仍然會滲透自己的見解。最近,我創作了一個關於美國說唱歌手 Playboi Carti 的內容,當時很多人都討論他的新女朋友,並討論她的性向,我的內容則是深入介紹這位名叫 Gio 的模特兒。我想傳達的核心是,無論他們的關係如何,Gio 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她的故事才是更重要的。透過這樣的內容,我分享了我的價值觀和看法。

另外,我認為我的內容有一種正面能量,這一點非常重要。在社交媒體上,負面情緒經常蔓延,我希望他們能感受到我做事的熱情。我之前遇到一位多年不見的朋友,他在銀行工作。他告訴我,他在休息時會因為看我的影片而感到開心,這讓我驚訝。即使他們不一定喜歡時裝或熟悉我的主題,只要能感受到那份能量,讓他們開心,就是我希望達到的效果。

VOGUE HK:成為內容創作者後遇過最大的挑戰是甚麼?

NICOLE:除了最初不能獲得穩定的薪水,另一個最大的挑戰之一在於心態。大約兩年前,我決定挑戰自己在街上做“Fit Check”,拍攝不認識的人,結果第一個影片一上線就遭到大量批評。有人罵受訪者的穿著標奇立異,甚至指責我他利用他。我的 Instagram 通知不斷響起,但全是負面的反饋,這讓我開始擔心受訪者的感受,因為我創作的初衷是想分享這個城市內不同的穿衣風格,而不是引發這種負面反應。

我問過受訪者會否對評價感到不快,但他很堅定地告訴我,這是他的個人風格,對於這些評價他並不在意,反而鼓勵我繼續這樣做。後來我開始將這些評論視為言論自由,當我有權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也有表達想法的自由。這讓我想起 Nardwuar,他最初也遭受過誤解,但他堅持做自己,謹記自己的目的和出發點。

VOGUE HK:對於社交媒體上的不確定性,你會如何面對?

NICOLE:我有跟我的學生說過,儘管現在學會如何拍攝和剪輯,但當你真正將作品投放到世界上時,會遇到很多問題。無論是面對冷淡的反應還是演算法的變動,這些都可能讓你感到沮喪,因此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心態的調整。你必須保持正確的心態,才能持續創作。當我完成一個內容後,我會迅速移動到下一個作品,而不會過於糾結於前一個作品的表現。這是一個我一直在學習的過程。

VOGUE HK:你希望為內容創作的領域帶來甚麼改變?

NICOLE:我本身的目標並沒有特別想要改變甚麼,但我注意到,隨著我不斷創作,無意中影響了其他創作者和整個環境。對我來說,我希望繼續專注於製作高質量的內容,而不是隨著趨勢走。即使現在的潮流可能要求創作者做幾秒的短影片,或者有些刻板印象認為女性創作者必須展現性感,我仍然希望展示另一個面向。

例如有次和 Uniqlo 合作,他們過去通常不找有紋身的人,那次卻破戒了,因為他們認為我的風格非常適合。這讓我感受到,透過這樣的合作可以打破一些固有界限,展示多樣性。這不僅是對我的肯定,也可能改變品牌對於創作行業的選擇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