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眾人而言,Giorgio Armani也有不同的定義。像我們的編輯總監Peter Wong說他初出茅廬時需要借助Armani的西裝扮大人,我卻認為能負擔Giorgio Armani是一個人生階段,情況就如住在高級私人屋苑,是一種身份象徵;但很多人也不知道,於意大利而言,他是國寶。

時至今日,不少年輕一代早已對質素一詞認知模糊,可能連Giorgio Armani是誰也一知半解。年事已高的Giorgio Armani能否再次酷起來?細看今季才發現,Giorgio Armani同一套西裝能有多種穿法,效果與剪裁也相當驚艷,讓我明白,酷與否在於穿着者本身的態度多於設計師的最終成品。

Blazer, Giorgio Armani

Blazer, Giorgio Armani

時裝傳奇多年來屹立不倒的原因,很大機會與他們的精神生活相關。他們知道現實世界不是他們的歸宿,所以他們利用想像力,脫離平庸和夾雜的人間生活,再把他們的理想世界帶回凡間,惠及大眾。自古以來,能夠擁有非凡創造力的設計師,對現實世界和苦難必先一力承擔,然後絲毫不懈和認真發揮其求真、求善、求美的本性。

來自意大利北部皮亞琴察小鎮的Giorgio Armani出生於1934年,誕生時正值全球經濟大蕭條,在二戰期間法西斯獨裁統治的環境中成長,因受傷而立志從醫,在醫學院修讀第三年後,強制服兵役了兩年。隨後生活逼人,需要盡快投身社會養活家人,最後在米蘭的La Rinascente百貨公司擔任櫥窗設計的工作,然後加入了男裝的採購部門,打開了他的時裝大門,不久後走上了設計之路,直至四十一歲時,受到同性伴侶Sergio Galeotti的鼓勵,終開設了個人品牌。品牌逐漸為人熟悉,開設十年時,Giorgio Armani的伴侶不幸因愛滋病逝世。

Suits and shoes, all Giorgio Armani

Suits and shoes, all Giorgio Armani

Giorgio Armani的設計以優雅見稱。這份對優雅的見解讓人聯想到他的母親,他的母親在艱困的環境中依然不失高雅和尊嚴,既然心靈的堅貞與現實的平庸相即相入,他的母親教懂他真正的優雅應要處變不驚,從一而終。早在1980年代,他設計的女士西裝更為職業女性崛起推波助瀾,透過時裝賜予女士力量。

文化是從生命活出的。這44年以來,Giorgio Armani的故事並非一帆風順。但是,多得這些困難,才沒有讓他成為一個乏味的人。太陽底下無新事,所謂的創新,只是我們在心理上厭倦了一些墨守成規的語言,被逼換上一些新的表達罷了。其實,文學與藝術看似不停追求新的意念,當你回個頭看,便會發覺所有的創作,都來自生命的感受。這樣說來,Giorgio Armani能有此等成就,怎能不感謝這些艱辛的經歷呢?他的故事也是一個超越現實世界追求真、善、美的一個代表。

Hats, clutch and belt, all Giorgio Armani

Hats, clutch and belt, all Giorgio Armani

這四十四年來,Giorgio Armani的優雅設計造就了不少經典的《Vogue》封面。

我們能夠從多年來的封面上得知,不論時代及審美如何轉變,Giorgio Armani的優雅始終不變。

單是這份堅持,已比不少設計師「酷」得多。

中國版《Vogue》2016年十二月號
日本版《Vogue》2018年十二月號
中國版《Vogue》2012年四月號
台灣版《Vogue》2015年四月號
中國版《Vogue》2016年十二月號
日本版《Vogue》2018年十二月號
中國版《Vogue》2012年四月號
台灣版《Vogue》2015年四月號
1 / 4

永遠的女權份子
Giorgio Armani的設計分有三個派別,最為人熟悉的是西裝套裝。男士西裝柔似水,女士西裝則相當英氣,設計永恆而且適合不同年齡層的女性。這些特點我們都可以從中國版《Vogue》2012年四月號的范冰冰與2018年日本版《Vogue》十二月號的Kaia Gerber上看到。而當你仔細地看中國版《Vogue》2016年十二月號的封面時,你便會發現,當女士穿上Giorgio Armani的設計,在男士身旁絕不遜色。他的設計讓被矮化的女士抬頭,這便解釋了何解他的設計在1980年代竄紅罷?

意大利版《Vogue》2018年三月號。

意大利版《Vogue》2018年三月號。

優雅地性感
很少人能夠把性感演繹得色而不淫。若然以攝影師來說,就只有Helmut Newton能做到這種效果。假如只得Giorgio Armani的晚裝能夠讓女士優雅地性感,這是否代表他就是時裝設計界的Helmut Newton?

韓國版《Vogue》2014年五月號
中國版《Vogue》2011 年二月號
《Vogue》2017年一月號
韓國版《Vogue》2014年五月號
中國版《Vogue》2011 年二月號
《Vogue》2017年一月號
1 / 3

清新脫俗
Gisele Bündchen、Karlie Kloss和Kendall Jenner三代超模一但穿上Giorgio Armani的春夏設計立即由冷酷的模特兒搖身一變成為可人兒——歸功於Giorgio Armani春夏的印花設計。Giorgio Armani的春夏印花向來十分貼題,並讓人一看到便有淡淡涼意。

photo courtesy of Giorgio Armani

photo courtesy of Giorgio Armani

我們與Giorgio Armani進行了獨家訪問,他與我們分享他感性的一面。

你如何定義香港的時尚?

我在1982年開了第一家在香港的Giorgio Armani精品店。2002年我又回來開設了一間概念店:Armani / Chater House。那是一個先鋒舉動,對於融合我的設計宇宙在同一屋簷下的早期嘗試。從那以後,我便不斷在世界各地進行類似嘗試。但我在香港開始這一項目的決定直接反映出我對香港時尚的看法:香港人對於時尚非常精緻,並且熱衷於新事物、新想法。

在1980s你第一次與美國名人共事:Richard Gere。你還想要為哪位古今名人造型?

我非常榮幸在自己的事業中能夠給一眾有才華的男人和女人設計形象,這些人都是來自不同行業的精英人士,包括電影、體育、和音樂。而今天,在我姪女Roberta的幫助下——她是VIP關係和娛樂主管——我不斷嘗試尋找新的才華橫溢人士,那些適合穿Armani的人。

回想過去,Cary Grant浮出腦海;他是一個不經意間透露優雅和風格的男人。他如果穿Armani會非常完美。Humphrey Bogart和Sidney Poitier也同樣,他們也都有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Lauren Bacall,優雅的化身。或Greta Garbo和Marlene Dietrich,她們可以將男裝穿出優雅味道。

你在接下來幾年想要在時尚行業見到甚麼?

我希望見到更加可持續發展和對生態負責的製作方式的發展。我也希望能看到人們對於可丟棄、基於潮流的時尚的態度轉變,變為接納較為經典的服飾。作為一個顧客,最支持可持續發展的行為便是長期擁有並使用自己的服飾。我的服裝都是為長期使用考量,不論是製作品質還是風格。

甚麼地方最適合你進行設計?

我在自己的設計工作室有一張工作桌,但是新想法在任何時間都會湧向我。可能是在路上行走,可能是在家,也可能是坐在工作室中。我也會在家畫草圖,我有一個非常棒的生活空間,對我來說非常舒適。對一個創意人士,手邊總有紙筆是一個好行為。

你在回憶錄中寫道:挑戰:我愛它勝過任何其它事物。這如何體現在你的工作中?它們是否給你的工作帶來好處?

最大的挑戰是1985年,我公司的10週年紀念,我的商業夥伴Sergio Galeotti過世,我面臨選擇是否要單槍匹馬繼續這一事業。許多人認為我會失敗,但我知道我需要熬過黑暗時期。我虧欠Sergio、我自己、和所有在那時期幫助過我的人們。所以我學習如何經營生意,然後發現我可以同時領導和創作。我也發現如果人類想要達成某個目標,他們擁有異常的恢復力。這是一堂我至今也沒有忘記的課。

你在University of Bologna學習醫學,兩年後決定參加意大利軍隊,然後與Nino Cerruti共事,之後又變為自由職業(撰稿?)。作為一個設計師,你的多元經歷異常突出,是否有特定轉折點令你想要專注於時尚?

這更像是一場過程漫長的旅程,從童年時代開始。我母親給予我許多影響。她美麗又優雅,並且確保她和我們——她的孩子們,都穿著得體,即便我們並不富裕。她會說,如果要創造美,你只需要做到足夠,而非更多。這也是我至今也深信的教誨。之後我通過(姐姐or 妹妹)Rosanna ——她曾是一名模特——才開始接觸並對時尚感興趣。這導致了我在米蘭最重要的百貨商店La Rinascente中的一次會面,我展示了自己拍攝的Rosanna的一些照片。這場會面令我成為了一名櫥窗設計師,之後與男裝買手合作。從那裡開始發展到我為Nino Cerruti工作,做男裝設計師。我認為我的道路曲折,但這條道路讓我意識到時尚之外的世界,也讓我得以為真正的人們設計服飾,設計他們真正想穿的服飾。

你對正在尋找自己道路的人或遇上青年危機的人有甚麼建議?

想想你自己熱愛的是甚麼,你想要為之傾注自己生命的,和能令你開心的事。考慮這些方面所帶來的複合因素。然後你需要決定你是否願意嘗試。這條道路通常不是直線,所以很多因素都要納入考量。根據我的經驗,當你真正將自己投入到一件事中——像一位運動員為成為行業最佳而訓練——那麼你真的可以達成任何事。

時尚行業之外,你覺得你還可能做甚麼工作?

我可能會成為一個電影導演。我一向對電影擁有強大熱情。從早期Hollywood電影,到意大利結構現實主義,到我從1980年代到現在給上百部電影製作的戲服,我深深被電影製作過程和電影導演職責所打動。我認為我的時尚工作甚至像是一部電影,每一系列服飾都代表一次製作,美學在其中尤為重要,一些廣告照片也如同電影攝影一般抓住某些特定瞬間。

此前的一次訪問,你說你認為高級訂製是:精緻、不尋常、和獨一無二的。這是否改變?或你是否認為這在未來會發生改變?

我想補充,這對設計師來說也是最純淨的藝術表現,這其中的創意不受價格或市場限制。2005年,許多人對於我進入高級訂製服行業並在巴黎展示的決定表示驚訝。根據我的務實名聲,高級訂製對我來說可能是一項太過輕浮的藝術。但是我從未想過要限制我表達自己的方式。我單純認為這是將我從高級成衣的實用限制中解放出來的機會,也是一個新的創意挑戰。只有一小部分服飾在工作室中被製作,它們表達了手工藝的最高技藝,也是一個意大利的特權。

Shirt and pants, all Giorgio Armani

Shirt and pants, all Giorgio Armani

關於power suit的視頻,你從男性模特身上脫下西裝並穿在女模特身上。在這以外,你是否在其它方面融入性別身份元素?

對於我,性別從不是特別重要的因素。製作為穿者增色的服飾並同時考慮舒適度是一貫啟發我創作的想法,因為在你舒適和放鬆時,你自己感覺,也看起來優雅和更加自信。所以,以男裝剪裁為基礎來製作一種女性化設計也是一件令西裝外套現代化的舉措。解構這一經典設計——男性衣櫥的基礎——利用不平凡的面料,我令它在人體上獲得生命。我確信,比起炫耀身體,一件西裝外套應該代表人格。你不應該需要通過脫下衣服來展示自己:你需要的只是一件柔軟、無框架並自然垂墜的西裝外套。甚麼能夠比一件剪裁得體自然包裹身體的外套更迷人?這是我在1980年代對於顯然需要新設計的時尚界的一種回應:反射文化改變,和男女對自身看法的服裝。我的解構外套使用鬆軟材質:縐布、輕量羊毛、和全新如液體一般的材質。這設計不針對男人也不針對女人,而是給所有人。

對於性別標籤,根據你的醫學和時尚背景,你是否想做出任何改變?中性風格逐漸變為潮流,許多女性客戶也會購買男裝或廓形服飾。

在外套中去除硬朗線條,並給予它們如羊毛衣般的柔軟和襯衫般的輕柔,我發明了為男女而做的不受結構限制的服飾。現在這種風格成為經典,或「經典Armani」。要做到這一點,公眾認同非常重要。這是一個輕聲細語般的革命,其中需要時間,也因為這個原因它也非常持久。這是圍繞著身體的一場革命,依據比例和動態,並以舒適為終極目標。它是一件重新想像的為男人和女人製作的服裝。對於我來說,服裝的重點不是性別,而是人們為了令自己開心,並自由拒絕既定印象。

在90年代末期,Armani擴展到家居和書籍出版。你是否認為Armani會繼續擴展?向哪一方面?

我們可以去任何地方!放眼看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從朱古力到鮮花,從咖啡廳到餐廳到酒店,從科技運動服到腕錶。我一直都有Armani Lifestyle的設想,那也真正是我所創作的一切,將我的美學視角放置在不同行業和領域。未來會囊括更多,我也不斷在尋找新的挑戰和新的體驗。我享受挑戰因為它能帶給我能量的提升。如果我看向曾經,有許多令我滿意的成就,但會給予我刺激、能量,並令我保持前行步伐的是明天的我所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