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ILD SIDE

早前在Netflix首播的紀錄片《AndyWarhol Diaries》生動地帶我們走進這位普普藝術大師的私生活,更提醒了 Warhol 除了為我們帶來了永恆的《金寶湯》及 15 分鐘成名論,他更是 80 年代紐約街頭藝術走入主流的關鍵人物。此時此刻,Opera Gallery 香港空間舉行以 Jean-Michel Basquiat、Keith Haring、 Kenny Scharf 三位舉足輕重的塗鴉藝術家聯展,實在再合時不過。透過足足三層的沉浸式展覽空間,共展出約 40 幅作品,帶領群眾回顧他們在 1970 年代末至 1980 年代初於紐約東村迸發的藝術反動力量。

Untitled (1981), Jean-Michel Basquiat.

Untitled (1981), Jean-Michel Basquiat.

Back of the Neck (1983), Jean-Michel Basquiat.

Back of the Neck (1983), Jean-Michel Basquiat.

被稱為「三劍俠」(the three musketeers) —— Jean-Michel Basquiat、Keith Haring、Kenny Scharf 相信藝術屬於所有人,也應當受年輕人所用。他們既是競爭對手也是知己,熱衷於同一種街頭文化,亦經常探索相同的主題。Jean-Michel Basquiat 在 16 歲時輟學與好友以 “SAMO” 的名義在紐約街頭塗鴉,曾度過一段籍籍無名,遊走於社會底層的日子。直到 1980 年代迎來新表現主義藝術興起,他和 Keith Haring、Kenny Scharf 首次參與群展,更與昔日偶像 Andy Warhol 成為莫逆之交,至此步入創作生涯的巔峰時期。其作品以數字、象形圖、人體圖、商業圖像等組成,內容涉及貧富差距、一體化與種族隔離等社會議題;直至今日重看,依舊挑戰常規,引發觀眾思考,是紐約街頭藝術最寶貴的財富。

Untitled (Heart Face, 1984), Keith Haring.

Untitled (Heart Face, 1984), Keith Haring.

Untitled, June 10 (1984), Keith Haring.

Untitled, June 10 (1984), Keith Haring.

另一邊廂,Keith Haring 以其標誌性的粗線條塗鴉而聞名,內容同樣影射不同社會議題。受傳統街頭藝術及「大眾有權享受藝術,藝術屬於所有人」的精神啟發,他最初在紐約地鐵站的空置廣告版上作畫,逐漸發展出自己的風格。其作品標誌性的鮮明色彩及動態效果線條,如今成為一種被廣泛認知的藝術語言,延用於各種各樣的聯乘系列,正如 Keith Haring 所相信的那樣,將他的藝術成果毫無偏頗地回饋給所有人。

Untitled (1984), Kenny Scharf.

Untitled (1984), Kenny Scharf.

Kenny Scharf 是 Keith Haring 就讀紐約視覺藝術學院(SVA)期間的同學兼好友。其作品涉及繪畫、雕塑、時尚、影像、表演藝術以及街頭藝術,深受漫畫和流行文化影響,創造出一番夢幻絕倫的異想世界。他更是以「流行超現實主義者」(pop surrealist)自稱,希望打破傳統藝術與街頭藝術之間的高牆。兩位同伴都已早早過世,永遠留在了黃金燦爛的 80 年代,唯獨 Kenny Scharf 至今仍秉持初心,日復一日地創作,持續影響街頭塗鴉藝術的發展。

在藝術形式多元多變的今年,我們切勿忘記,這些藝術家來自被邊緣化的背景;每一件作品都象徵了一段自我掙扎的歷程。三人創作骨子裏的氣質,到今天仍不斷地回應時代。

 

Basquiat, Haring, Scharf
日期:4 月 1 日至 4 月 30 日
詳情:www.operagallery.com

 

>> 立即訂閱電子書及紙本實體書click here